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每日复盘—2020年10月27号_星期二_当你写作时你在谈论什么?——论文学与写作

高夷飞
发表于 2020-10-28 10:47:13

此时,还有多少人,想要成为一位作家?


就像歌者是为了表达自我,抒发灵魂之弦音,作者是用语言文字书写了自我世界的乌托邦。


他们都是在构造,他们都是在创作。


每当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内容登上榜首,就很想谈一谈文学与写作。但是正经去谈某个话题时,会自己先反问自己会不会觉得造作?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去谈论呢,大家在召集朋友玩王者,你坐在这里谈文学?我想说,我也玩游戏,虽然不是王者,但我也要谈文学。


我不想说这个时代怎样,它不是我能囊括的,每当我觉得洞悉了一点它,之后毫无例外的都会让我自己觉得自身浅薄。时代是不是适合发展文学,文学是不是需要人引领,这不是一个议题。不管什么时候,文学都会存在着,它不会消亡,因为它与人类生活、思维情感休戚与共,它是一种纸上语言,只要人们讲话,它就不会消失。至于精神上的领路人,每个人给自己设置的都不一样,也无法统一。


现在切入正题,文学。文学在你心里是什么意味?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矫揉造作、不可理解?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至情至性、灵魂必需?当代文学家有谁,我似乎真的不太说的出来。


但我知道从前历史长河里总有他们的身影。也许在古代,更早时是吟诗作对写词填曲的诗人们,也许是近代写出的小说被奉为经典名著的小说家们,也许是散文、杂文趣味隽永针砭时弊的现代作家。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思想是根蒂,语言是枝叶,结出一个个渗透着作者本人与这大千世界交汇时,互放的光芒的果实。文学素养在古代的基本条件肯定是要识字熟读百家经典,但在现代,识字却不具备素养的人如浩海汪洋,他们浑身透露着粗鄙,眼睛恶狠狠,腿部抖动个不停,这样的人是一定不会肯安静的读一本书的,他们要看也只看小黄文。


再谈回文学素养,这可不是考证或者说学历越高越具备,文学素养与学校是不沾边的。读到高中,一个人基本该必备的常识已差不多,如果自身阅历足够,他可以去观世界谈文学了。灵气悟性,在习武上需要,在文学艺术上更加需要。我始终认为,这不是单靠后天可得,就像有些人是天生的演员,俗话称祖师爷赏这碗饭吃。


对于有些人开办的课程和社区,号称多少天学会写作,每天坚持写多少字,日积月累文笔总会好的,还很有成就感的感觉,真的是…这些人真的懂文学和写作吗?是不是以为写作就和练毛笔字似的,需要勤加多练就可以出类拔萃?完全无视天赋和思维,把它当做了一件现代,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一种正能量鸡汤来履行了。


浩如烟海的书卷里,现在还孜孜不倦的废寝忘食读书(我是说文学作品,不是教科书)的,还有几人,地铁里人人拿着手机,摆弄着、接收着、搜寻着,碎片化不成文的文字来看,手指一划一翻,就把一篇资讯看完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很难静下心来去捧起一本书开始阅读了,因为人们习惯了浏览,阅读是种静态,需要心境以及空间,就现代人心浮气躁要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成本太大太难,也就只能束之高阁了。


还有人把文学创作曲解为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把文字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感觉,为了挣钱和吸引别人目光,就好比年少时代篮球场上投篮的动力来源于场下叫喊的女生,以及一些人抱着把吉他搞音乐是为了追求姑娘…


当今年轻人自顾不暇,总会在社会上面对一些并不友善的长辈的对待,他们觉得自己无力去深究文学的兴衰与典故,有了空余时间,只想玩一把游戏放松一下,就这样荒唐的抚慰一下自己,也比再提起劲头去看书要享受的多。


总有人觉得高谈文学是咬文嚼字装模作样,那只能说明他的文化程度真的只到了一定水平,就算读了博士也是个没文化的博士。国家最新会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普罗大众基本已度过温饱阶段,人们是急需优秀的精神食粮的。现如今将文字印成铅字,和在网上起到广泛性的传阅,如今难度似乎并不太大,可惜有了数量没了质量,粗制滥造的糟粕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竟然还有人来买单。


然而我们日常讨论的话题,不是社会上的五险一金,房价物价加薪与否,就是聊娱乐明星或者周边亲朋的八卦,可以说是十分匮乏了。现状是,大家对文学没有敬畏心,持着稀疏的阅读量,平日里嘻嘻哈哈林林总总,操着粗口四仰八叉的玩直播,社交平台里键盘侠当道,各种污言秽语,一展封建社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雄风,在网上“撕”杀,国民素质溃不成军。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深刻反映生活,文学的形式有很多种,诗歌、散文、小说、剧本、随笔杂文等,但是那种口语化很严重的说理,附带讲述身边朋友故事的鸡汤文章,应该不算在文学领域吧,譬如就是开头讲述小故事,再具体举例而后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最后再来个总结,很中学生800字作文的文体,还有随笔日记零零碎碎讲小情绪,成段成段几乎通篇都是非常口语话的句子,居然也装订成书了。


尤其是新媒体盛行之后,靠笔杆子发家致富的人,通常和做烂片的有一个毛病,就是营销性质极强,不顾文学美感,只注重商业化,人们招文案招策划招新媒体编辑,更侧重营销头脑,而非文字功底。其实不是特别认可码字这个词,仿佛是为了产量而硬想的,根本就不具备哲学性更不用提文采,也不是自我抒发,为了卖点而填鸭,是挺痛苦的,也根本违背了所谓初心。古人写作或是抒发高雅的志趣,或借物喻理,或抨击时事反映社会现状,刻画人物性格世态人情,哪有现在满网络霸屏打广告的文风的?


纯文学似乎被隔离了,网文大行其道。这并非是一个无事生非或者不值一提的状况,医生是很伟大可以治病救人,但鲁迅当年选择弃医从文,是从更长远更根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那时他已经发现只有治愈人心才能真的救国。


以笔头唤醒沉睡中的睡狮,但当今畅销书架上摆的书已经“不忍卒读”了,他们在表达什么?小清新伪文艺,用文字换钱?文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民的精神水准呐,难道以这样的水平打算冲击诺贝尔文学奖么?


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其思想性、悟性、文笔必然都是极佳,还应有着对生命对生活深入的观察、感受以及热爱,细致入微善于发现美表达美,而不是一味把自己的悲哀倾注在作品里,使得语言晦涩难懂毫无生趣。好的作品能给人们带来阅读愉悦的同时,还能启迪人们,使人向善。它能反映这个作者的内心构筑,同时也能描摹出作者身处当下时代的一个缩影。你有多久没有读到这类文章了。靠手机,行吗?


文学没有改变,变了的是写它的人。

832 2

评论 (2)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