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要是某个人的小秘密被抖出来,差不多全班的同学,甚至乃至全校的学生,都会带着异样的眼光看着你。这还不算什么,有时候看就看了,你**还说些怪难听的话,说就说了,怎么还把声音大小控制得那么适中。看着既像是在说悄悄话,又像是去故意让别人听到,挑起两人之间的矛盾。
很不幸的是,我既有过“吃瓜”的经历,又有过“被吃瓜”的经历。
因此,看着如今网上所说的“吃瓜群众”,我只能哭笑不得,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
对了,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个词了呢?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以前,我们管它叫做啥来着,哦,忘了。也是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遍性大大提高,这个词就渐渐一传十,十传千。。。就这样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在我的理解中,“吃瓜群众”就是一拨不嫌事大的人,不敢明面挑着干,只喜欢暗地里瞎起哄的人。他们就好像吸血的蚊子,只要一丁点的“血腥味”,他们就能够以瞬雷不及的速度死死咬住猎物,直至浮出真相。
“吃瓜群众”只要看到一点点噱头,就毫不留情的抽丝剥茧,到最后你传我,我传他,传着传着,所表达的主题就拉偏了。
而处在焦点中心的人物,必然是被“攻击的对象”,也是围观的焦点。
当局者迷,可能在吃瓜人眼中,这没啥大不了的。“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旁观者清,在我眼中,焦点人物的命运,必会受到改变,哪怕一点点。
也许,吃瓜并不是我们的错,或许是身而为人,第一印象的角度看待事物,从古时候种下的思想恶果。
不可否认的是,吃瓜确实很爽。当你拿着一盆瓜子,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啃着瓜子,一边大赞男主角“神功盖世”。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平时与人聊天的时候也可以活跃气氛。
小的时候,我们就被迫接受一种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假设现在你走在一条马路边,看到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在欺负一个弱小的人物。你此时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很惭愧,如果是我,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溜。要是有围观群众,我会站在群众中,默默看着。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否和我一样的想法呢?
如果是这样,你大概或许能够了解了吃瓜群众的来源。你回去之后会不会这样跟你父母说,今天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大汉欺负一个孩子,赶紧走开了。
我相信,很多大人会夸奖你。
但,事实上是,那个大汉才是老实人,他辛辛苦苦赚钱,与人为善。而那个弱小的人是一个癞子,利用老实人的善良,专门干一些“借钱不还”的勾当。
只是或许有一天,大汉家里因为某些突发情况,急需追回这笔债。而这个癞子恰恰利用了老实人的善良,拖欠不还。无奈之下,大汉才会动粗。
而旁边的吃瓜群众,从与生俱来的思想角度看,这很明显是一个大汉欺负一个矮小人物。
人证有了,物证也有了。那么大汉就成为了所谓的“吃瓜人”眼中的焦点。
而真正的真相,已经被万千口水淹没了,直至长满青苔,再也没有人去关心青苔背后的真相。
我们是不是从小就被告诫,与自己无关的事,别去理会。
将我们所见的表面现象告诉大人,反而还会得到赞扬。
有了网络,有了手机,我们是不是只将我们所了解的事实写出来,不关心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换做是我,我不会做一个“吃瓜群众”,更不会去围观。
因为我相信,世界正义犹存,我只会理性看待每一件事。
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我不会去添油加醋。我也不会用眼睛去看,因为眼睛既会暴露出内心,又会欺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