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坡仔跟你一起阅读好书·第二十四期]《马克思靠谱》​​第三章 马克思的朋友圈

苏东坡忠实粉丝
发表于 2021-08-05 17:15:59

       不枯燥,不戏说。

       马克思第一次以流行文化的方式,与新生代深情相遇。​

       本书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彩色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

       在书里,年轻的马克思叛逆过,喝酒决斗、给白富美贵的燕妮写过情诗,思考让他的叛逆闪闪发光,为人类幸福的理想让他把高调唱成高尚( 第一章);马克思获得哲学“武林秘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超越“师父”黑格尔(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友情的一切传说(第三章);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与成熟(第四章);史上最神秘莫测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讨厌(第五章);马克思如何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第六章);马克思的无尽苦难赤子情怀与豁达胸襟令人热泪盈眶(第七章);马克思这位资深“大夫”为资本主义开具的经典“诊断书”和“病危通知书”(第八章);晚年马克思笔耕不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第九章)在书里,针对诋毁马克思的种种谣言,我们用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在书里,别具匠心地设计了“马上学习”板块,意为在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在书里,很多成长的烦恼也能从马克思的经历和思想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内蒙轩◎​主编


​第三章 马克思的朋友圈

       在巴黎,马克思的朋友图大咖云集,其中既有声名显赫的理论前辈,也有当时如日中天的工运领袖。随着马克思与工人运动越走越近,他在思想上却把一些老朋友甩得越来越远。在法兰西阳光的照耀下,唯物史观的萌芽开始扬花抽穗,马克思挥手作别青年黑格尔派,开始为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而战斗。在这场战斗号角吹响的时候,思格斯作为最亲密的战友,出现在马克思的生命中。这是两个注定要CP(超级能力组合)成功的朋友,一经合体,永不分离。恩格斯用尽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天才的马克思竖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上去。


一、法兰西的阳光

1.马克思的朋友

       ​初到巴黎的马克思,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试着发挥想象力琢磨一下,如果马克思有微信,那他的朋友圈里会有些什么人呢?这些新朋友中又会有谁会出现在他的朋友圈里呢?恩格斯不用说肯定得有,还有卢格、鲍威尔、威廉·沃尔弗、魏德迈等等,总之一定是大咖云集。

       卢格可以说是马克思朋友圈里很重要的一个。卢格是欣赏马克思的。马克思只要一发朋友圈,卢格肯定是第一个点赞的,看得激动的时候还会转发几篇。

       先说一说卢格这个人。他和马克思都出自同一个门派——青年黑格尔派。而且他们的经历都非常相似,都有着进步的思想.都曾被驱逐过。

       其实马克思最早是想成为一个学者,所以他写了大量的论文,到处投稿。其中有一篇就投到了卢格那儿。卢格一看这人有点意思,当即就把马克思加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开始密切地关注马克思。但是那时两人还没有开始合作。

       前文我们说过,马克思迫于政治压力退出了《莱茵报》编辑部。正在他找工作的时候,卢格给他抛来了橄榄枝“来吧,跟哥走有肉吃!”就是在卢格的帮助下,马克思1843年婚后不久来到巴黎,成为即将出版的《德法年鉴》的主编,有了稳定的收入。

       然而,普鲁士的警察从《德法年鉴》中嗅出了社会主义的味道,马上如临大敌,向马克思和卢格下发了逮捕令。就是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马克思重要的合伙人卢格被吓瘫了、直接把马克思拉黑踢出了朋友圈。后送纷马克思一大堆没有卖出去的《惹法年鉴》,就算是支付了稿费。

       马克思稿费虽然没挣到,但是思想却越来越成熟,好友和点赞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朋友里,马克思和伟大诗人海涅成了星标好友。


海涅


       在那段时间里海涅天天去马克思家串门。虽然马克思比海涅小二十多岁、但是他们聊起来特别投机,一点儿代沟都没有。这对忘年交天天头脑风暴。因为他们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文化、语言、世界观,还有对诗歌的喜好等,所以这段时间也成了海涅最高产的时期。在德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不朽的著作叫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就是海涅在马克思家写成的。

       有一次海涅兴奋地说,只有马克思才能吹响各路社会主义大军的集结号,并承担起社会主义思想教父的使命。仅仅几年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用《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部天才著作,证明海涅当时并没有看错人。

       老马后来还加入了一个群聊叫“正义者同盟”。这个群里的成员都是从德国流亡到法国的工人和手工业者。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也是著名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马克思和这个秘密组织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知道,上面提到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所以,你看,圈子有多大,你就能玩多大,平台有多高,你就能蹦多高。


2.马克思关注了两个“微信群"

       巴黎的生活确实大大扩展了马克思的朋友圈,他也加入了很多群聊,但是在这个圈子里,真正引起马克思注意的就两个群,我们且叫它们“微信群”吧。

       第一个群叫“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群”,这些历史学家最先使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法国大革命。他们把法国11世纪出现的市民阶层认作是资产阶级的祖先,并把11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描述为一连串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也正是从这些历史学家身上,马克思学会了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现在总有人一提到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就想到马克思。其实,马克思并非是阶级斗争学说的发明者,他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把这种学说据为己有。

       第二个群叫“法国社会主义者群”,在这个群里的是巴黎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通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研究,对无产阶级不仅有了更加清醒的理论认识,也有了更加温暖的情感认同。如果说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还只是对穷苦人抱着朴素的同情,那他在巴黎所接触的工人团体,以及他所做的大量工人调研,就让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信这个阶级有着远大的前途,并在此后一生都在注视着这个阶级的成长。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的起义,更是让马克思看到了希望。他认为,这场工人起义并不是一场简单的骚乱,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在里面。马克思赞扬这场工人起义中包含的创新精神。

       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在起义一开始就做到了英国和法国工人在起义结束之后才想到要做的事情。当英国和法国的工人把怒火发泄到冰冷的工厂机器上的时候,德国工人已经意识到,造成他们苦难的根源并不是机器,而是被工厂主紧紧握在手里的卖身契和工厂账本,于是他们烧毁了这些文件。

       马克思当然不会认为,烧毁这些文件,就能摧毁资本主义,他的任务就在于告诉各国无产阶级,只有摧毁这些文件背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到那个时候,卖身契和工厂账本,不用烧,自己就灰飞烟灭了。

       随着马克思和工人运动越走越近,他在思想上必然会把之前的一些朋友甩得越来越远。因为在西里西亚工人起义问题上截然对立的意见,马克思与卢格这个他曾经的亲密朋友,彻底决裂了。


​二、“前进!达瓦里希”

1.一次冷终生热

      “达瓦里希”是一句俄语,简单地解释就是“同志”。有的人会把这样的志同道合理解成一种天天胡吃海喝的江湖兄弟,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是也许并不常联系但会因共同的信念彼此常挂心中,困难时相互扶持的关系。就像我们总说的“英雄惜英雄”。

       在马克思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朋友圈里除了有燕妮的陪伴之外,还有一个含金量最高、忠诚度最高的置顶好友——恩格斯。但是这老哥儿俩当时还真不是一见如故,他俩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次冷终生热。

       在讲这哥儿俩的故事之前,咱们先比较一下这两人。在当时马克思就是一个连养家都困难的穷人。可是恩格斯却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

       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巴门市,是当地一个富有工业者大家庭的长子。他的曾祖父建了一个经营花边的工厂,那买卖做得相当成规模,工厂的繁荣使得这个家庭拿到了象征自己地位的盾形徽章。他老爹更是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纺纱厂,自己就是工厂主。


青年恩格斯


       在恩格斯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辍学开始学习经商了。也就是说,恩格斯的资本家老爹早把宝贝儿子的未来规划好了,但是恩格斯并没有在这条路上按部就班地走,而是渐行渐远,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恩格斯在柏林当兵的时候加人了一个叫“自由人”的团体,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咱们都知道马克思是《莱茵报》的主编。那么这哥儿俩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吗?还真不是。

       1842年深秋,恩格斯告别家人,要去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总经理。在途中,他正好经过莱茵地区,于是专程拜访了《莱茵报》的主编马克思。但是老马并不怎么待见恩格斯,很多文章里写道“冷淡地会见了恩格斯”。

       难道马克思脸薄见不得生人?还是他在给恩格斯摆主编架子?或者是他压根就瞧不上这资本家的儿子?其实都不是。那为什么这哥儿俩第一次见面就不来电呢?有句话叫作“道不同不相为谋”。马克思把恩格斯当作是那个“自由人”——老马特不待见的组织团体——的成员。既然思想和精神上不合拍,那可不就是不欢而散。其实人家恩格斯是刚刚和那个团体断绝了关系。你看看这有点造物弄人的意思跟拍电视剧似的。

       说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哥儿俩冷淡相待的第一次见面之后,咱们再讲讲他俩后来又是咋热乎起来的。这个事情是要从一个著名的咖啡店说起。

       1686年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洛可甫咖啡馆开张大吉。一时间,诗人、艺术家、哲学家、商人,还有学生都涌向了这里。到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卢梭以及大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等人都是这家咖啡馆的座上宾。拿破仑也来这儿消费过,有一次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自己的军帽。多年来这家咖啡馆和众多名人的渊源给它涂上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这不,就在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相约来到了这家著名的咖啡店。他俩第二次的会面明显在环境和气氛上缓和了不少。因为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恩格斯写的一些文章逐渐地改变了马克思对他的看法。他俩如果还是彼此瞧不上的话,哪里还能坐在一起喝咖啡。而且这两人在那个时候的思想已经高度一致,可以说相见恨晚。这一聊就聊了十天之久。这次见面也预示着这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马恩CP(超级能力组合)成功合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成功合体,其间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就在于当时两个没啥交往的年轻人,经过各自的社会观察和科学研究,在无产阶级革命问题上得出了非常近似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身于青年黑格尔派,如果说马克思通过研究法国大革命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意义的话,那恩格斯则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得出了和马克思一样的结论。恩格斯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他《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书里。

       为了写这本书,恩格斯放下富家公子的架子,跑到曼彻斯特的工业区,花了两年的时间和当地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搜集了大量关于工人生存状况的一手材料,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工人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情形。

       如果大家以为恩格斯这本书只是一本报告文学,那就错了。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名著,还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它揭示了英国工人受苦受难的根源正是当时英国人颇以为自豪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它预言了英国工人阶级早晚有一天会在沉默中爆发,到时候将成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力量。

       在书的结尾,恩格斯做出了和马克思同样的结论。马克思说推翻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是哲学要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时,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而恩格斯说工人运动只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才有出路、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运动的目标,才能赢得胜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还没有深交的年轻人,在同样的年纪,在不同的书里,思想上竟然如此同步,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到了不谋而合的程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第二次相遇的时候,一拍即合,互相引为知己。在一起相处的十多天里,他们决定共同写一本书来清算自己之前的青年黑格尔派思想,捍卫他们已经共同承认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这就有了他们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

       我们先来看这本书的副标题——“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读起来很拗口,什么意思呢?在当时的德国哲学界,"批判”是个很时髦的词,哲学家们都认为“批判”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都以自己能“批判”为荣。青年黑格尔派更进一步,要对其他哲学家的批判进行再批判。

       这时的青年黑格尔派已经陷人唯心思辨的泥潭,越来越脱离现实的政治斗争、躲进哲学领域,宣扬“批判的批判”的奇怪思路。而且,他们莫名其妙地认为只有他们这些“批判的个人”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讽刺这些人的狂妄,就把这些自以为高高在上、俯视人间的青年黑格尔派戏称为“神圣家族”,而且有样学样,把自己批判他们的书的副标题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在这本书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锁定几个论敌,用他们逐渐成熟的唯物主义观点,向青年黑格尔派发起了猛烈的扫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真正决定历史发展的,并不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观念”,更不是鲍威尔等人玩弄的“自我意识”,而是那个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而且,即便鲍威尔等人在头脑里虚构出来的那些抽象概念,也不过是生产关系和现实利益在哲学这面镜子上照出来的影子。

       按照中国古人的比喻,思想是毛,利益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思想总是附属于、服务于自己所依赖的利益的。就像马克思说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一定会让自己出丑。

       ​在理论上论证了历史发展的社会物质基础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一个已经被锁链彻底束缚的阶级,无产阶级已经被摧残到丧失了一切合乎人性的东西,所以,他们必须而且能够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物质生产方式,完成自己的解放。

       这本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极端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一些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小伙子,将携手在人类哲学史上掀开新的一页。两个人在理论上CP(超级能力组合)成功,在生活上那也是步调一致,互相成就。


2.情义无双的恩格斯

       在马克思的眼里,什么加官晋爵、金钱诱惑,那全都是浮云。因为不被当局接受,老马携带着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到处流亡。而恩格斯则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自己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给了马克思。有一年,老马家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他琢磨着让两个闺女找个地方打工去。恩格斯知道后,当时就炸了,说你老马这是要干嘛呀?没钱就说,有啥过不去的事啊!马上就把钱给他寄过来了。

       要说这恩格斯是真讲究,马克思也不含糊。遇到恩格斯落难的时候,马克思同样拔刀相助。这不,有一次恩格斯逃亡到瑞士,一着急,连吃饭钱都没带,兜里就剩点毛票。马克思知道这事儿的时候正生着病,但他一点儿没耽误就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事业上也是黄金搭档。

       在伦敦的时候,每天下午恩格斯都去马克思家。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虽然说后来马恩 CP(超级能力组合)分开过一段时间,但是距离根本阻止不了他们的交流。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他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

       他夜以继日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他花了整整十一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为了帮马克思整理未完成的《资本论》,他放下了自己手头的《自然辩证法》,最后导致他这部著作没有完成,留给后世的还只是一部草稿。

       十一年是一个什么概念?从成就上讲,比如淘宝,2003年诞生时的年销售额是3400万。时隔十一年,2014年淘宝的销售额达到了11700亿。从长度上讲,这十一年可能就是一个小动物一生的时间。但是这十一年对恩格斯而言,他大部分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只为自己的兄弟。恩格斯说:“我喜欢这种劳动,因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有个评价:(恩格斯)替他天才的朋友竖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


​3.挚友情,万年长

       如果说马克思是张扬洒脱的文科男,那恩格斯就是严谨收敛的理工男。

       马克思行文:文思如泉涌,肆意汪洋,洋洋洒洒,诗词典故信手拈来。

       恩格斯行文:干净严谨,逻辑清晰,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一板一眼,无可挑剔。

       马克思的文章犹如热气沸腾的重庆火锅,丰盛可口,辛辣扑鼻。

       恩格斯的文章则犹如温吞精致的阳春面,简约舒服,沁人心脾。

       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马、恩两人的才情差距虽不及曹雪芹、高鹗差距之大,但二者文章读多了,还是能够依着味道嗅出差距。所以,当有一天,我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时,突然心生诧异:“咦,恩格斯的文风怎么变了?”回到序言一看,原来这章是马克思忍不住手痒,提笔捉刀了。

       燕妮和马克思经常捉襟见肘,人不敷出。可以说,马克思一辈子研究moncy(钱)缺的却恰恰是money(钱)。恩格斯为了不让马克思为生活琐碎所羁绊,无奈之下,不惜身沾铜臭,重新当起了资本家,挣钱养活马克思一家。

       于是乎,在马、恩两人的鸿雁传信中,马克思经常严重感激恩格斯的牺牲,恩格斯又严重表示自己的惭愧,不能赚更多的钱使马克思没有后顾之忧。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不少文章,可恩格斯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从来不抢马克思任何风头。中国古代描写君子之交有管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契、谊切苔岑,马克思无疑是管仲,而恩格斯是鲍叔牙。

       若是德国也有个太史公,《马恩列传》想必会这么写:

       马克思者,德意志人也。少常与恩格斯游,恩格斯仰其才。马克思常贫困,恩终济之,不以为言。

       马克思曰:“吾一生贫困,恩未嫌厌,知我无心名利也。恩敏而好学博闻强识,然,为吾而贾,吾心戚戚然。吾尝与恩撰文著作,恩甘名位吾后,淡然以二琴手自居,吾心常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恩格斯也。”

       恩格斯的一生是潜伏的一生,一辈子潜伏在资本家的阵营里。恩格斯虽说出生在资本家家庭,后为接济马克思又干起了资本家的营生,但他却早已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搞垮资本家!恩格斯的那些生意伙伴打死都想不到这位头脑灵活、生意成功的大胡子,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全世界工人阶级领袖!


恩格斯


       恩格斯对马克思这个朋友相当仗义。马克思要是感激恩格斯一定会说:“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恩格斯在马克思活着时,从金钱到精神全方位支持马克思。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又停止自己手头上的绝大部分工作,去编排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三卷。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溘然长逝。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演绎了什么是:“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在中国,有位笔名“哲不解”的女弟子,叹其德才,填一阙《江城子》,以示倾慕:

       高山流水诉流觞。基友情,万年长。资本出场,挽手著文章。纵使后世人多谤,胸坦荡,真理扬。

       一生襟抱藏他后。无艾伤,为卿狂。沧海巫山,除却又何妨?满腹疏狂话沧桑,一瓢酒,泪千行。

       培根有个名篇《论友谊》​,里面写道:友谊的第一种效用是能颐养和支配感情,友谊的第二种效用是能颐养和支配理智。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狂风暴雨式的感情世界而步入风和日丽的春天,而且还能使人摆脱胡思乱想而进人理性的思考。

       日常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好多种:泛泛之交、酒肉之交、一面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等,还有诤友、挚友、网友、驴友、损友、学友等等。人类伟大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也总是出现在两个志同道合者身上。

       以马、恩二人为例,动人友谊的根基在于:共同的事业与共同的志向。他俩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亲密战友,是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的异姓兄弟。他们以解放无产阶级、消灭剥削制度为己任,并为此相互扶持,奋斗终生。

       列宁曾说过,马、恩两人的友谊超过人类历史上关于友谊的一切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你会知道,世上有一种伟大的友谊叫“达瓦里希”!

2184 0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