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坡仔跟你一起品味中国诗词·第二期]《敕勒歌》

苏东坡忠实粉丝
发表于 2021-10-13 12:10:31

​【坡仔的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上期,我们一起品味了卓文君的《白头吟》。

       附上上期栏目链接:http://www.52huanke.com/article-show-id-2953.html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Part 1 人物代入式故事描写

       我是草原的孩子。

       我的家就是敕勒大平原,它在阴山脚下,水清草美,宁静祥和。


       我生性自由,讨厌受约束。有人说,我是风一样的女子,来无影,去无踪。呵呵,你还别说,还真是这样。

       我从小就爱跟牛羊作伴。嘿嘿,大声地唱着歌儿、骑在牛背上去放牧,甭提有多高兴啦。还有还有,咱草原上的羊羔特可爱,小小个的、软萌软萌的,摸上去超舒服,我老喜欢摸着它们玩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喜欢赤脚奔跑在辽阔的敕勒大平原上,洒脱自在。当双脚踩在牧草上时,那种奇妙的触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Amazing!

       跑着跑着跑到累了,就躺下来睡在牧草上。嗯,闭上眼睛,感受着清风的吹拂,听着牛羊的高低二重奏,嗅着牧草的清香,缓缓进入梦乡。


       以前,总是听老人们,天圆地方,天圆地方。

       我还纳了闷儿了,天为什么是圆的?地为什么是方的?

       今儿一看,果然如此。这天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美得就像一副画一样,让人久久不愿离开视线。

       我喜欢草原上的天空,我喜欢草原上的风,我喜欢草原上的草,我喜欢草原上的牛和羊。

       啊,我喜欢草原上的一切一切!!

       我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

       此刻,我感到了舒心惬意和安心满足。

       嗯,此生足矣。



​Part 2 诗词原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Part 3 词句注释(来源:360百科)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ě):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Part 4 诗词​译文(来源:360百科)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Part 5 创作背景(来源:360百科)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 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Part 6 ​鉴赏评价(来源:360百科)

【作品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作品点评】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鲜卑人的后裔,他读了《敕勒歌》也深为赞赏:"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明代胡应麟云:"此歌成于信口,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苍莽,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在论及此诗时说:"语言简练而有味,全诗一气贯注,音调浑壮,即使在民歌中也是很突出的"。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也作了相近的评价:"语言浑朴自然,气象苍莽辽阔,如同画家大笔挥洒,顷刻之间,便在笔底出现一幅粗线条的塞外风情画"。

 


Part 7 ​研究价值(来源:360百科)

       《敕勒歌》在布局、结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杰特之处。但这首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其史学和文化学乃至民族学上价值绝不低于文学创作。

568 0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