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课程精华摘录
一、驱动优势者的特点
1.动力持久:它让你一辈子都保持追求、探索和行动,在完成一个目标之后,奔向下一个目标,永远不会停下来。你好像自带某种神秘的燃料,像是永动机,总有让自己奔走的动力。
2.精力旺盛:驱动力高的人,一生都不会退休,即便你停止了这份工作,你也会找到新的事情,因为你的眼里总会有下一个想要去往的山峰。别人觉得你似乎总是精力满满,内驱力十足。
虽然特点不同,但是驱动优势者的共性一致,你们一生都在追求。
二、驱动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人,是成就驱动者。
每天都在燃烧,不甘心平庸的目标,不甘心做平庸的事。
如果你是这种类型的人,你会始终渴望有所为,某一种有形的成果对你异常重要。你很可能对某一个东西特别情有独钟,那就是to do list,就是待办事件列表。
成就驱动者还有一种特质,就是不管你一天中取得了多少成就,你第二天一觉醒来,这些成就全都清零了。对你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你似乎永远不知满足。
如果你是成就驱动型,同时是一个管理者,你大概率会不断对你的下属提出更高的要求。
和成就驱动者的合作建议
1.找他帮忙。
2.给到正反馈。
3.帮助他获得成就感。
◆第二种驱动类型的人,是竞争驱动者。
如果你是这种类型的人,你最大的特点就是遇强则强。你最有动力的时刻,发生在遇到一个好对手的时候。想要超越对方的那种动力,会把你的潜力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激发出来。
竞争优势者说,我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我想要的是赢。是不是很带劲,一股嗷嗷叫的生命力。
和竞争优势者的合作建议
1.给他设置竞争环境。
2.帮他取胜。
◆第三种驱动类型的人:信念驱动者。
对信念驱动者而言,最有动力的时刻,是思考和讨论梦想的时刻。梦想让你热泪盈眶。
你的工作必须有意义,你拥有经久不变的核心价值,你做的事情必须符合你的价值观,也就是你的信念。这种对信念的追求,让别人愿意信赖你,被你打动。而它也是你长久奔跑的原动力。
日本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说,有一种人啊,不用点火,自己就能熊熊燃烧。这种人就是“自燃型”的人。有驱动优势的人,就是自燃型的人,就像有内置的发动机一样。
驱动优势者,是“给世界定义意义感的人”。
和信念驱动者的合作建议
1.重视并尊重他的信念。
2.设法将工作(公司)的价值跟他的信念结合在一起。
3.如果一定有排序的话,他更看重质量,不一定是销量;更看重价值,而不是数值;更看重帮助人,而不是赚多少钱。所以尽可能尊重这种排序,并想办法做到融合。
无论是哪一种驱动优势,北极星都对你有非凡的意义,那是你持续燃烧的原动力。竞争驱动者的北极星也许是一个足够优秀的对手;成就驱动者的北极星是某项对你很重要的成就:信念驱动者不用说了,就是你的信念。
讲驱动力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受到跟一些学员们同频共振的时刻,那种感觉像是,我们彼此抬头看向远方,分享北极星所带来的使命感。
Part 2 课程作业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驱动力”这项优势。
在课程中,崔璀分享了一个她找到人生驱动的重要时刻:思考自己的墓志铭。很多人害怕死亡,对死亡讳莫如深。但某种程度上,只有思考死亡,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活着。
今天,让我们沉下心来,诚实而正式地面对自己,一起完成这个墓志铭练习。
墓志铭,是人一生的高度浓缩。医学家林巧稚的墓志铭是,“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是,“米兰人亨利·贝尔,活过、写过、爱过。”
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如何形容你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度过了怎样的一生?请你为自己拟一份墓志铭,并写下你做完这个练习的感受。
Part 3 坡仔的回答
我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是:
恭喜你,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生。
这一生,你都在做你自己。
不是因为选择光才能成为光,而是内心有光、一生追光才能成为光。
很多人都说,我是一颗小太阳,积极向上,持续发光,传递正能量。
我很喜欢“光”这个字,光代表明亮、光彩,代表风采、照耀。一提到光,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和活力四射。
有一个词叫“领光者”,不仅靠努力徐徐发光,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更不吝让自己的光照亮他人,一起发光。
东坡是我的太阳,是我的领光者,我向着他靠近,努力去追随他,成为跟他一样会发光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光亮去影响更多的人,最后让我们一起去照亮这个世界。
我的一生都在做一颗小太阳,发光发热,传播光与热、爱与温暖。
用光追随光,用光吸引光,用光照亮光。
Part 4 坡仔的思考
只有思考死亡,才知道该如何活着。
思考死亡,其实就是一个“认清本我,做好自我,成就超我”的过程。
何为“本我”?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
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
何为“自我”?
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
例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钱。
何为“超我”?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
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
“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
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未必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三部曲”的衔接可能也不会泾渭分明。
在本我阶段,大概每个人的差异不会很大生。我们在这个阶段的记忆,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保留很长时间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大量信息会逐渐取代这些记忆在大脑中的位置,它们转而进入“潜意识”层面。
好了,在本我阶段的我们是怎样的呢?我们吃饭、睡觉和追逐快乐,这些是我们的本能。我们还没有承担“自我”和“超我”责任的义务,这是一生当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自我的探寻和发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漫长的一个阶段。也许绝大多数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60%的身体还处在这个层面,其余的39%是本我,只有1%属于超我。
这是人生最挣扎的阶段,我们需要经历“我是谁”的困惑,我们需要解决“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之间的矛盾。
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多的是受制于历史、社会和周围的环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和“非我”的不同,却不知道该怎样解决本我和自我矛盾,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超我”。
超我,是金块和银块挤压渗透的结果。正如黄金和白银在压力下互相交融一样,“本我”和“自我”的摩擦导致的一种和谐。像道教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和谐。
在超我的精神状态下,本我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虽然是囿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可是在“超我”层面上仍然不会引起自身的任何不满,自我消失了。“道法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很多人都在追寻快乐,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遭遇了很多、获得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失落,失去的东西是否是应当失去的呢?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了。就从为自己写一份墓志铭开始吧!
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如何形容你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思考墓志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本我、做好自我和成就超我。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怎样的自我,需要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
以终为始,先找到结尾想要达成的效果,再去倒推中间可以达成的路径,相信你会有一种清醒感。
Part 5 坡仔的感悟
在优势测评结果中,驱动力是我的第四大优势。
确实啊,在我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召唤着我:“你尽管往前走,不要犹豫,不要被身边的任何事物阻碍你的步伐。你要相信,你是你自己的王!”
学完今天的课程后,我才知道,原来从小到大支撑和鼓励自己的那股力量,叫“驱动力”。
我很庆幸自己拥有驱动力,完全不需要别人来督促我学习、进步与成长。我就像一条小鱼,唯有呆在水里,才能感受到快乐和自在。
这“水”,就是指浩瀚无垠的书海、值得探索的人生和永无止境的个人发展。
相信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断向前,去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嗯,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_^*
其实今天的课后作业给我的触动挺大、挺深的。
人生就是一张单程票,我们皆是体验这趟旅程的乘客。
不纠结过往,不畏惧将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这,就是生命中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