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课程精华摘录
一、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的意义是自身改良。只有不断的改良,才能迎来更好的自己。我们现在所处太平盛世,物质生活基本富足,心中之所想无非就是,多做一些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情,同时能多赚点钱。
二、两种读书方法
读书的两种基本方法:精读和泛读。
1.精度:攻书
从读书到攻书,是一种态度和方法上的改变。攻,攻击的意思,首先强调是我们读书的主动性,主动出击。再者,攻击自然是要有目标的,这是靶向思维,强调的是读书的目的性。最后,攻击自然是要追求胜利的,因此,各种各样的攻击方法都可以用上,这就是策略方法上的意义。
2.泛读:不求甚解
重要的不是我们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我们品味了多少本书。
三、现代人读书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缺乏深度,只求速度数量
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看了多少书,看的是什么书,而没有去深思,这些书触发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现实的改变。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精读和泛读两种阅读方式相互补充,精读起决定意义,泛读起辅助作用。一个人精读的领域和层次将决定他相应的知识水平。
◆误区二:杂乱无章,精力过于分散
这样子读书,最终我们好像很多领域都懂,谈电影,谈小说,谈诗歌,谈历史,但是不敢深究,一深究,就会发现,其实只是略懂那么一点点。
◆误区三:隔岸观花,缺乏应用意识
对于同一本书来说,它所承载的力量是客观的,恒定的。每一个看这本书的人并不都能获得同样的力量。能不能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能够实现多大程度上的转化,这不是由书本决定的,而是由读书人自身能力和读书方法决定的。
四、一起学习伟人的三个“攻书之法”
★攻书之法1:经典反复读
毛泽东说,攻书一定要攻到底,攻书最大的敌人是不深入,不到底。稍微懂了一点,就自我满足了。
如何攻到底呢?他认为,关键在两个字:挤和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去读。这种攻书之法,看似简单朴实,实际上最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最难做到。
“反复读”有三个递进的层次,分别是:
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
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攻书之法2:主题阅读法
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必须要集中精力,进行主题阅读。
围绕某一个主题,往往会有很多书籍,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要想最快速的看清楚庐山真面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主题的书籍都买了,然后集中阅读。先泛读,找出其中优秀的书籍,然后精读,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修正,最终打造出自己对于这个知识领域的真知灼见。
★攻书之法3: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课本上。这种方法就是做批注。
具体如何做批注呢?
按照毛泽东的思路,读书思考时,既要做联系员,也要做评论员。
所谓联系员,就是书中观点、人物、事件联系起来思考。
所谓评论员,就是拿书中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碰撞,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评论。
做批注很重要,但这种批注多是零散的,要想更进一步,还需要写出自己的文章来,将书中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五、高效读书的核心灵魂:问题导向,用以致学
简单来说,就是带着解决某一个现实问题的目的去读书。
问题导向,我们看书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书。靶向思维,有的放矢,效率自然就要高一点。
用以致学,你会主动地为知识添加“用”的属性,主动地将知识与个人的实际结合起来,甚至,你还会根据实践效果,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最终你会发现读书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问题导向中的“问题”一词和用以致学中的“用”字不仅是在强调应用,更是在强调对现实情况的重视,没有联系实际的理论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读书,务必要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结语
希望我们能够读好书,与伟大格局者同行。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做时间的朋友,做阅读领域的长期主义者。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用以致学,倒逼自己输出,持续创作有价值的作品。
Part 2 课程作业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高效读书的核心灵魂是:问题导向,学以致用。
所谓问题导向,也就是说我们看书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书。靶向思维,有的放。矢,效率自然就要高一点。
现在,就需要你下一周在公开场合做一个关于“如何读一本书”的主题汇报。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筛选相关高质量书籍并如何通过一周的时间建立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知识框架。
Part 3 坡仔的回答
★1.主题汇报:如何读一本书
★2.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筛选相关高质量书籍
1)方式一:资料收集法
在知网、知乎、小红书等渠道上搜索关键词“如何读一本书”,搜索到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高质量书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主题有个具体的、全局的认识。
2)方式二:人物访谈法
以“如何读一本书”这个主题为切入点,请教身边对读书颇有研究和持续阅读输出的大咖、老师、朋友、同学、同事和家人,听听他们对与主题相关的高质量书籍的看法,以及对读书的看法。访谈前做好问题准备,访谈中做好关键词记录,访谈结束后做好访谈记录。
★3.如何通过一周的时间建立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知识框架?
1)第一天:规划总路线
A.确定主题汇报的大方向
B.明确汇报要取得的预期效果
C.列出收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渠道
D.自己初步写一个主题汇报大纲出来,后续可以根据进展对大纲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当修改
2)第二天——第三天:资料及信息收集过程
A.资料收集法:在知网、知乎、小红书等渠道上搜索关键词“如何读一本书”,搜索到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高质量书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主题有个具体的、全局的认识。
B.人物访谈法:以“如何读一本书”这个主题为切入点,请教身边对读书颇有研究和持续阅读输出的大咖、老师、朋友、同学、同事和家人,听听他们对与主题相关的高质量书籍的看法,以及对读书的看法。访谈前做好问题准备,访谈中做好关键词记录,访谈结束后做好访谈记录。
3)第四天——第五天:信息归纳、整理和提炼过程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融合自己的知识、经验、看法和观点,形成第一版知识框架。
4)第六天——第七天:对已有知识框架进行迭代升级
请身边对读书颇有研究和持续阅读输出的大咖啦、老师、朋友、同学、同事和家人看看第一版知识框架搭建得怎样,是否有不完善的和不恰当的地方。根据他们提供的建议和改进方向,有针对性地对第一版知识框架进行迭代升级,形成第二版知识框架。
至此,“如何读一本书”主题汇报的知识框架就搭建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