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唯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据《孔传》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本篇可划分为三段:第一段,开篇为史官所写,下面则是训诰的正文。在这里,伊尹将自己追随成汤建立王朝的感受,总结为两点:一是“祗肃”即严肃恭敬,二是“周”即忠信。这两点不仅是创业之根本,亦是守业之根本。其寓意之深远,很值得体味。第二段,虽然太甲并未将伊尹的话听进去,但是伊尹依旧耐心地劝解太甲要继承先王的优良传统,保持俭德,深谋远虑并以“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为喻,要求太甲遵守法度和先祖的行为准则。如果这样做的话,不但伊尹自己会感到欢喜,而且太甲也可作为贤明的君主名传千古。如此反复强调,可谓用心良苦。第三段,为伊尹的训辞。在这段训辞中,伊尹强调若太甲行为不义,就会将他放之于桐,以便在祖先坟墓旁反省自新,不致一辈子浑浑噩噩,迷途不返。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
经过三年的反省,太甲悔过自新,伊尹于是还政太甲。此篇可细分为三段:
第一段,除记载还政的具体时间地点外,还记载了伊尹为还政大事所做的准备。文字简洁、扼要。
第二段,记载就还政之事进行的对答。伊尹的谈话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呈现的。伊尹首先阐述了君与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从这种关系出发,伊尹高度评价了太甲悔过自新的行为,严肃地指出“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不仅言辞恳切,而且寓意深刻。太甲在回答时,也做出了深刻的检讨,而且希望伊尹可以监督自己。且为了表达这种诚心,太甲在答词之前行了“拜手稽首”的大礼。以君对臣行此大礼,由此可见太甲悔过之诚。也正是因为如此诚心,太甲才能有感而发,留下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的千古名言。
第三段,记载了伊尹在还政仪式结束时所作的带有总结性质的谈话。在谈话前,伊尹也对太甲行了大礼。谈话中伊尹希望太甲在行政之后可以做到“修厥身”“子惠困穷”“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即“提高自身修养”“爱护贫苦之人”“不要安逸怠惰”“尊奉先王遗训,对待臣下不傲慢”“能够看得远,能够听从德教”,如此语重心长地反复叮咛,将这位老臣的拳拳忠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丕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本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层与层之间步步递进,紧密关联。其中,第一层的主要内容是:恭敬行事的统治者才会受到上天的偏爱,推行仁德的君主才会得到百姓的感戴,诚实无欺之人才会享受鬼神的祭祀。如此看来,这段用三个字即可概括,即“敬”“仁”“诚”。这三个字以“仁”为主,“敬”“诚”均是针对“仁”来说的,也就是说统治者在推行“仁”时,务必要做到“敬”与“诚”。在伊尹眼中,这三点也是天、民、鬼神的期望所在。因为天与鬼神的意愿均是通过“民”表达出来的。只有怀着“敬”与“诚”去推行“仁”才能获得天的“亲”、民的“怀”、鬼神的“享”,从而保住“天位”。第二层的主要内容是:只有推行德政,天下才能大治;不去推行德政,天下就会大乱。在这一层中,伊尹首先提出了“德”,紧承上文,可将“德”视为对“敬”“仁”“诚”的总称。之后又指出其重要性:与治世之君走相同的道路,没有不兴盛的;与乱世之君行事相同,没有不灭亡的。以此来告诫太甲要做一个圣明的君主,谨慎地推行德政。
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这三层分别提出三点注意事项。第一点以登高行远为喻,告诫太甲要“慎终于始”“无轻民事”,要懂得居安思危。第二点对人们的言行进行了具体分析,以“道”作为辨别其是非的标准。第三点分别对君、臣做出要求,要求君主做到“元良”“罔以辩言乱旧政”;臣下要做到“罔以宠利居成功”,如此一来,就可以“邦其永孚于休”,国家也将永远美好下去。第三层在写法上也值得注意,先以设问句开头,犹如警钟之鸣,之后作答。婉曲有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