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在有着两个驱动力: 一个是感受; 一个是理性。
感受就是情绪的流动。那些让你感觉到快乐、愉悦、幸福、轻松等正向情感的事,你就想去做更多。比如去见喜欢的人等。
那些让你体验到悲伤、压力、委屈、挫败等负向情感的事,你就无意识地想逃避。比如做家务等。
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里,感受就是本我的驱动力,是用来体验愉悦的。理性就是超我的驱动力,是用来正确决策的。感受负责愉悦冲动,而理性则负责权衡利弊。理性在大脑里产生,会去判断哪些是“应该”做的事情。
感受和理性并非总是一致。感受和理性是两套既独立又相关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动力同时作用于人的时候,如果方向是一致的,就叫作身脑一致;如果方向不一致,就是身脑分离。
身心分离的结果就是内耗。拖延也是身脑分离的结果,做事情不在状态也是。
自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当一个人的身体和大脑在一起愉快地工作时,人就会特别舒服,特别有存在感。他体验到了鲜活的自己,就会很有活力、朝气和感染力,周围的人也可以感觉到他积极的生命力。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并愿意坚持自己想做的,也能为自己想做的负责,我们就说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因为他不被内心的枷锁所禁锢,所以他的内在没有矛盾和冲突,像是驰骋在开阔的马路上,尽情地狂奔。这时候的人就是有创造力的。
自由从来不以外在的身体在哪里作为判断,而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和你的大脑在一起。如果你的身体在某个地方,你的内心和大脑接纳了这样的自己并且不再抗拒,转而去做你能做的事情,你就还是自由的。
【青寻】分析得很有道理。感受愉悦的事情,会主动去做;感受不好的,会抗拒去做。
而现在之所以感觉上班很累,是因为感受和理性没有达到一致,处于身心分离状态,所以很累。而我的大脑和内心又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积极向上地热爱工作,只想躺平,所以才让自己一直陷于拖延疲累的状态。
真羡慕书里描述的“自由”的状态,体验到鲜活的自己和积极的生命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坚持这样做,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跟着书里的观点一步步剖析自己的行为状态,虽然自己暂时甚至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之前列举的一系列想做的事情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但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可以更坦然地面对这无法自由的人生。
坡坡,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