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讲的是二本学生当中,黄老师的几个班长的毕业后的命运。虽然是几个学生的命运,不如说是一个群体的命运。
曾刚的特点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够及早认同社会的一些现实规则,在校读书期间,就和老师的关系极好,也懂得怎样和别人处理关系。毕业以后,他选择了一家银行,很快就进入了较好的工作状态,也很快成家立业,在广州买房立足。他是最能适应社会现实的年轻群体,往往能最快、最直接地获得较多的发展资源和现实利益。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人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圆滑,就是没有遵循本心。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想要反抗social norm,就必须站在social norm之中。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学生是一个真正被兴趣吸引的人,是一个有目标和梦想的人。黄老师这样评价他:这在我教过的几千名学生中,凤毛麟角,难以寻觅。
但是他并没有沿着高中的梦想前进,而是通过大学的桥梁,获得了进入体制内工作的起点和机会。对一个农家孩子而言,获得稳定工作,比之虚无缥缈的作家梦,显然更能让父母尽早挺直多年被生活压弯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