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黄老师“导师制”下的每一位学生的相关文章都看完了,不得不说很佩服黄老师有这样的观察能力,真正尽到做老师的责任。
她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从这本书的前面几页就可以看出来了。她一直很想上专业课,因为专业课是小班教学,她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和所想。在实行导师制后,她更是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在学生毕业好久之后写的。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黄老师依旧关注着他们的命运。并且针对学生们遇到的现实问题反思这个社会,揭露了很多赤裸裸的现实。
例如她在书中所言:
名校考研对第一学历的看重,成为学生中隐秘流传的魔咒,在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明知失败的结果中,芳坤理智地选择了暨南大学作为目标。她第一次意识到,高考没有进入一本院校,没有进入985、211等高校,早已给她未来的选择,设置了重重的障碍。这些事实在高考的时候没有人告诉她,一些孩子放弃内地偏远处排名靠前的大学,进入广州这所以金融专业为主的院校,如果他们想以此为起点,进一步考研深造,南方的这座都市,事实上并没有给他们提供额外的方便。
很多人在选择填志愿的时候都是以地域为主,想着逃离自己落后的故土,去一个繁华的地方,想着自己在一个大城市奋斗的模样。殊不知,曾经以为考研就好了的想法就像泡沫一样,一触即破。
我也承认这样的现实,但是我还是认为,地域或许比学校层次更为重要。但985/211除外。如果在当地上了一本线,其实能否上一本还很难说,这时候不如选择地域好的但层次稍微次一点的学校。地域好意味着机会多,对自己的眼界和思维都能打开。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学校,而是性格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