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回到优势大学,我是崔璀。
一、学习力的定义
今天进入学习力优势的解析课。解析课的主要学习目的,就是理解学习力这个优势。来,带上优势眼,我们来看看对学习力的理解到底是怎么样的?
有用户测评出自己的优势是学习力,很疑惑地问我,学习?也算优势?我们从小到大不都在学习吗?而且我成绩并不算好哎,怎么是学习力优势呢?
这是对学习力常见的误解,今天我们来重新理解学习力:学习人人都会,可是学习力不是人人都有的。怎么识别具有学习力的人呢?其实很简单。在一般人看来,有学习力的人往往出现一些看似无法理解的古怪行为,我把它们戏称为“学习症候群”,具体如下:
★症状1:好奇地像个孩子
一想到要学点什么新东西,你就会感到高兴,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也因此,你会学一堆在别人看来有的没的,什么做菜啊,红酒品鉴啊,一把年纪了忽然去学跳牛仔啊,泰拳啊,各种。
我们的用户,一个自由职业者,林玫瑰说,自己看有人开卡车,就忍不住想去报个卡车学习班,度假的时候看到有人潜水,马上自己也找了潜水教练。
一想到自己可以身处其中,对一件事物从无知到掌握,你就充满激情。
比起做什么事儿都要有个结果,你享受的是学习的过程。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人有学习力,但读书时成绩不够好。一方面,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有可能是你心里素质没那么好,考试失误,或者学习的方式让你排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也许是,你没那么在意结果,你只享受把一件你感兴趣的事儿弄明白而已。
当你每天兴致勃勃去学跳舞,身边有人会好奇,你难道要去当舞蹈老师吗?不,结果没那么重要,过程最美好。也因此,你身上总有一种孩童般的好奇和纯粹。
★症状2:专注地像个疯子
成天对着电脑、手机或书,一动不动,双目呆滞,持续好几个小时,偶尔会大叫一声,手舞足蹈,完全不顾别人诧异的眼神。什么事情都要搞清楚,远远超过必要的程度。自由职业者小饭,近30岁,开始学编程做网页,花了8小时时间找教程,查阅500多页的专业书,只是为了解决一个无足轻重的小BUG。
★症状3:饥渴地像是海绵
每天都要输入,不管是看书看资料还是看美剧,还是听课找人取经,反正就是要输入些什么,不然就觉得自己快要干涸了。有人存包,有人存表,你存知识。搜集一堆公号文章、印象笔记、经验分享、书籍摘录、有的没的,搜集的内容远远超过使用需要。万一丢了一条,就好像少了什么宝贝似的,各种不舒服。听着有点哭笑不得是不是。
但这些症候群恰恰点出了学习力优势者的厉害所在。
厉害在哪里呢?对其它人来说,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是要收收心,要正襟危坐,深吸一口气去做的事儿,我们公司的合伙人王大米,没有学习力优势,她说,她特别羡慕有学习力的人,怎么有人会把学习当乐趣呢,她是要出于某种外界的压力或者自己的某个目的,才会去学习新知识。
很多人对学习力都表示不理解,上学还没学够吗,好不容易毕业了,还学什么学。学海无涯苦作舟啊,听着就苦哈哈的。这些是没有学习力天赋的人对学习的感知。
对学习力优势者来说,学习反而是你生活中的糖。是你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你的活法。
以上,可以说是学习力的定义。
二、3类学习者
但同样拥有学习力优势,却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我们经过访谈和研讨,把学习者分成了3类,书本学习者、人际学习者和行动学习者。
在具体讲解各个分类之前,想讲一下为什么要分类。
刚才我说,很多人测出自己有学习力,但是平常生活中也不太觉得自己有学习力,学习不是特别有效率,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你不知道怎么是怎么样学习的。
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你才能真的好好学习。
我们传统的认知,包括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学习方式。如果一道题没做对,就做10遍,但你做了10遍发现还是不懂,老师会觉得这孩子笨,你自己也很失落。但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不适合这种学习方法。
我很喜欢一本书,叫做《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作者托德•罗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他当年读完本科,准备申请神经科学的研究生,但必须通过标准化GRE的考试。其中有部分是逻辑推理题,就是类似那种小王小张大米小黑一起来参加晚宴,小王不喜欢小张,小黑爱大米,大米总是偷小张的面包,类似这种题。
托德怎么都做不对,他的辅导老师是在推理题中得过满分的,就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给了托德,大家都以为,只要按照这个方式,不断练习,就能成功。但事实是,托德仍然没办法解答出逻辑题,怎么也绕不清楚。有一天他在家里学习,想到自己的梦想可能因此走向毁灭,因为没有哪个研究生专业会接收一个逻辑测试只有10分的学生。
恰好他爸爸发现了他状态不对。了解原因之后,爸爸轻描淡写的说,大部分的底模都要求你用脑子做题。但是你其实没有强大的工作记忆,那你为什么要逼自己用这种方式学习呢?
托德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为什么的,因为我同学都用这种方式学习啊,都得了80分以上,我的老师用这种方式还得了100分呢。
“但是那不是你。” 他爸爸说,“你几何学得很好,既然你的视觉思维相当不错,为什么不依靠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于是父子俩尝试把每个问题转换成某种视觉表格,把小张小王大米的关系精确地画了出来。托德说,一开始他特别怀疑,因为这也太容易了吧,他觉得。但是问题真的就解决了。一次又一次解答了一个又一个逻辑推理题。两个星期后,他参加GRE考试,并得到了有史以来推理分析部分最高分。
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单一认知,但是你要知道,每个人擅长的学习方式不一样。否则你跟随别人的方式,会怀疑人生。别人看一遍就记住了,你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但其实你需要上手才能记住。只是这么简单的区别而已。
所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至关重要。
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讲到,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
实际上,学习方式有很多种。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
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
别人问他,那为什么你还要用笔记下来,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
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 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
弄懂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理解了很多困扰你的问题。
有一次我们开会,产品经理大白要汇报一个方案,她说了两句之后,优势星球首席产品策划封老师说,你在白板写出来整个详细逻辑和框架。大白就去写了,写了一半,内容负责人王大米说,你别写了,还是说一遍吧,你写的我也看不懂。
大白僵在那里,两个老板给了两个指令,大白甚至要怀疑自己的智商了,敢情我是说也说不清楚,写也写不明白。
但其实,跟大白没什么关系,封老师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而王大米是通过交谈。
我刚入职场时,就发现了这个区别带来的巨大差别。当时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作家,我们的沟通多用邮件,但是总经理好几次怒气冲冲跑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不汇报工作计划。我那时候小,特别理直气壮的说,我发邮件了啊!潜台词是,你自己从来不看邮件,这算什么职场习惯。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总经理特别不擅长通过阅读吸收知识,她的多数信息来源全部都靠说和听。
就这么简单,但是你了解了客户或者老板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现采取哪种方式,最能让别人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你要表达,提高沟通效率。
好,分类的重要性描述清楚了。你也看到了,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那在这节课里,我们归纳出比较多的三种,我刚才说了,书本学习者,人际学习者和行动学习者。
怎么知道自己是哪一种呢?我给你一个小小的自测题,你马上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想象一下,你买了一台单反相机,你今天收到货开箱了。很酷,看起来很高端,但是也很复杂,好多部件和按钮。你从来没用过单反,可你好想学会怎么操作它。好,题目来了,这个时候你会先拿起什么?
◆第一类学习者:书本学习者
如果你先拿起说明书,按目录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甚至会去各种论坛查信息,那么你很有可能是第一类:书本学习者。这里的书是泛指。它当然也包括看视频、上课、听播客、查网页等等一切的线上线下信息源。书本学习者看似很传统,但不要忘记,书是文化最大的母体。要论信息的广博齐全,要论在短时间内摄入信息量的速度,没有人能和这类学习者相比。
这类学习者的典型代表,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就是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老师。他曾在一个节目里分享过自己的观点,虽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是却很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高学习力”人士的画像。
他说:
“读书不是一个业余活动,读书是必需品,读书是个要命的事儿。”
“有记者问我,樊登老师,你创业以来有没有什么特别难过的时刻?我说,没有啊。我在樊登读书会创业的过程当中,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理论依据,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能告诉你,这是哪本书里写的。”
“书里面写得未必都对,但总比你瞎想强。”
“如果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难,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
当时他说这话啊,现场激起了不小争论,有人说你读书太功利了啊,你把解决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啊..….不过当我们从优势视角来看,其实就很清楚,这无非就是一个书本学习者在分享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活法。
还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这些看似传统的书本学习者,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获得了二次进化的机会。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被缩小了。因为网络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了。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听哈佛耶鲁最受欢迎的课程,读世界顶尖的书籍和文献,学习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儿。
但说这句话的人,没有用优势眼看问题。从优势眼看到的是,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有可能变得更大。你想啊,放在过去书本稀缺的时代,连本医学书都能被翻得稀碎,就是因为书太少了,大家没书读,好不容易有本书,都如获至宝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书本学习者再怎么学,和其他人的差距也没有多大,因为本来也没多少书可以看嘛。
而今天是海量的信息社会,让书本学习者真正鱼归大海,每天都可以保持大量的信息输入,日积月累,就用自己的学习优势挖出一条巨大的护城河,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这就是我说为什么要珍惜你的学习力优势,在这个时代,非常珍贵。
◆第二类学习者:行动学习者
好,回到刚才的自测题,如果你第一时间拿起的不是说明书,而是拿起相机本身,打开电源,马上鼓捣起来,东戳戳,西弄弄,试试这个按钮,按按那个按钮,边做边学,你很有可能是典型的行动学习者。行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就是三个字:“做中学”。
别小看这点,行动学习者厉害就厉害在,做中学,边做边摸索,还真能学会。这个单反在你手里鼓捣来捣鼓去,神奇的是15分钟后基本操作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这就是行动学习者的本事。
行动学习者很适合做什么?拓荒,参与那种几乎没人做过的事儿,开拓者。在我们创业领域有很多。
我一个创业者朋友,连续11次创业。每一个跟他有关的风口,他都会亲自上阵去做。他的思考逻辑一直是,在一个事物刚刚产生的时候,那是红利最大的时候,这时候啊,大家都不怎么会,也没人教,谁都是门外汉。等有人上课,大家都开始学的时候,最大的那个红利期其实已经过了。能否抓住最佳机会,在于能否成为第一批去做,第一批生产知识的人,谁是能获得第一批红利的人啊?没错。行动学习者。
如果用优势眼光来看,行动学习者,很有可能还有一个优势是行动力或者目标力。我们也还在用更多的数据去验证这个结论,你也可以分析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第三类学习者:人际学习者
刚才讲了书本学习者和行动学习者,那第三类学习者是什么呢?如果你想学会使用这个高端复杂的单反相机,第一时间拿起的不是说明书,也不是相机本身,而是拿起你的电话拨了个号码,或者打开微信,那么你很有可能是第三类:人际学习者。你要打给精通相机的朋友,或者询问卖你相机的客服人员。
人际学习者未必需要饱读诗书。看书、听课对你来说不一定是最高效的学习策略。你最如鱼得水的学习,可能就是找到厉害的人,然后想办法跟他们链接,找他们聊天,然后问他们问题。
对,人际学习者的特点就是“好问”。“唉,这事儿你是怎么做的?”“你教教我吧!”这就是人际学习者的学习路径。
林玫瑰说,自己看到别人玩滑板我就会立刻上去跟他聊两句,我说你滑板怎么样,然后你学了多久怎么样,我就会很主动性的去聊。
她管自己这叫“搭讪着学”。如果用优势眼光来看,人际学习者大概率的一个另外优势,是交往力或者其他的关系优势。
这让我想到个有意思的事儿:我家里我爸妈都很会做饭。但是他们学习做新菜的风格完全不同。我爸成天捧着本菜谱,但你知道我妈是向谁学做新菜吗?向卖菜的阿姨学,跟小区里一起跳舞的大妈们学。
她到菜场发现一些新品种的菜没见过,就会问卖菜的这个怎么做,问旁边在买菜的大妈怎么做,学了一手当场买回去就做出来。这就是人际学习者。对于我妈来说,她才不看书,别人就是一本打开的书,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鼻子底下一张嘴啊,你问啊。她就是这样自由汲取经验和知识。
我妈这一辈子,都在埋怨我爸,不愿意跟人打交道,是个老宅男。你看,有没有优势眼,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也有可能截然不同。我最近正在努力用优势视角影响我妈。
我还有个朋友,是一位社群实战专家。他常常报一些挺贵的课,他自己也说,实际上在课程里学不到啥。但是能找到牛人,跟他们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他觉得就值回票价。他管这种学习方式叫做“主题式见牛人”,他在2017年想深入了解培训领域,完全不懂,怎么办,他当时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与这个领域相关的牛人,都见了一遍。见完之后,他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有了相当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通过其中两位牛人的引荐,他进入了两个非常厉害的圈子,圈子就是资源。
有本管理学的书叫做《逆向管理》 ,提到一个观点,当你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转到新的岗位,与这个行业和岗位最顶尖的人建立联系,是最快速有效能帮你提升专业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方法。
听上去很简单,但这事儿对很多人来说都很困难,《逆向管理》提到,很多人觉得建立人际圈子会让自己觉得卑微,不愿意去维护人际关系网络。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些观念会觉得搞关系,很江湖,混圈子,很卑微。但是很会搞圈子的人会觉得,哎呀你都不混圈子,你是不是太封闭了。
在优势星球里,你会发现,这些想法的表达方式都变了,变成了什么?很会搭建圈子的人有什么优势?
对“人际学习者”来说,混圈子没什么障碍。你的“天线”是时时刻刻打开的。遇到一个问题,有人可能会找模型、找理论、找方法论,人际学习者会直接找“人”。找的是那些已经做出成果的人,他们能帮你避开你自己看不到的坑,还能帮你提炼出最重要的东西。而且也不是白问,如果得到了一个高质量的回复,你可能还会给人家发红包。数额也不是特别大,66、88的,但对方感受到提问者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也会很开心,下次还愿意和你交流。这就是人际学习者的特点。
人际学习者除了善于问人,还善于观察人。观察别人怎么做,从别人的做法中总结出自己想学的东西。这点其实很厉害。有趣的是,这种学习风格我是从我儿子小核桃身上发现的。他6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变形金刚,他是怎么学会操作变形的呢?很多孩子都是上来自己动手摸索对吧?那是行动学习者的特点。他不是,他会让他爸爸操作几遍,来回变形,他就在旁边看,不出手。等到看熟了,有把握了,他就上手了,一般上手就成功了。这就是人际学习者的观察能力。你看,优势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有很明显的苗头了。
而我们因为早就打开了自己的优势眼,也就不会去纠正他说,哎你怎么不自己摸索啊,你怎么不看说明书啊,这是养育中优势眼所看到的不一样。能保护孩子的优势,尊重它,发展它。
我讲了三类学习者,当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你很有可能是兼具其中几类的复合学习者。无论如何,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一定让你学习力的优势发挥得更充分。
三、学习力优势者适合的方向
如果你的团队中有人是学习力优势,那么现在,你也更了解他了。
1.他适合拓新:如果需要新进入一个领域,哪怕以前没做过,他也不会畏惧,因为学习这事儿对他来说,几乎就是本能。他总有办法学到新的知识,不管是通过书本、人际还是行动。
2.他适合当专家:我以前有个同事,学习力超强,业绩不错,我们想当然的就把她提拔成了管理者。然后就在一个月之内,眼看着她就颓了。为什么,她对成就别人没有兴趣,也对制定规则这事儿没兴趣,她最感兴趣的,是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做了管理者,用在这部分的时间就变少了,她很没有成绩感。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不能接受自己当不好管理者这个事实,毕竟,大多数人都认为,职场只有一种路径,就是不断升职。后来她就辞职了。
这事儿给了我们很大的告诫,学习力优势者,更适合当行业专家,这也是一种晋升方式,他体验能力的方式,可以是培训别人,施教于人。当然,这里只是单独指学习优势,如果跟其他优势组合,也未必不适合做管理者。
3.满足他的学习热情:在公司提倡学习小组,安排高手跟他工作,委托他去各个行业论坛参加会议,学习吸收。只要能让他学习,就是对他最大的激励。
根据不同员工的优势,给与不同的安排,是最大程度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方法,也是真正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