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余华的《活着》,看了⼼伤⾄极。⼈在不幸的时候看⼀看,也就觉得幸运了。《活着》⽂风朴实,语⾔紧凑,娓娓道来如吮苦胆,汁液⼊⼝流⼊⾝体,沁进⼼⽥,久久地浸润泡脬了⼈类的良知,⼼酸和同情伴着眼泪⼀汩汩涌出,好⼀个“惨”字了得。
《兄弟》⼀样的惨,但不那么严肃,让⼈联想到“三⽑流浪记”。“三⽑”是⼀个⼈苦,《兄弟》是哥俩⼀块⼉苦,共同的是⼀种漫画版的讽刺风格。“三⽑”⼉童元素多⼀些,《兄弟》成⼈⾊彩重⼀些,⽽且是“重⼝味”。
《兄弟》是余华沉寂10年之久的著作,⼀出⽣就倍受关注,可也是“两重天”境界。⼀⽅⾯是普通读者的万般宠爱,⼀⽯激起了千层浪,浪⾥个浪,各有各的浪味;⼀⽅⾯是专业读者的失声,以及评论界的哑然,偶有发声也着实没什么⾼度评价,为此还在⽹上⼲仗。
故事的梗概,讲的是江南⼩镇⼩青年李光头厕所偷看⼥⼈被抓,⽽⼗⼏年前他亲爹正是因此淹死在粪坑,被⼀男⼦宋凡平捞了⼫体送回。李光头妈李兰后来和丧妻的宋凡平结合,李光头和宋凡平之⼦宋钢成为兄弟。⽂⾰宋凡平被迫害惨死,塑造了⼀条硬汉好汉形象,催⼈泪下,令⼈憧憬。李兰时隔⼏年去世,两个孩⼦相依为命,在两个时代动荡下,因⼀个⼥⼈李红激起⼀⽚涟漪,李光头奋⽽直追,却让宋钢接到了绣球。20年后天地⼀变,李光头风起云涌、富可敌国,宋钢疾病缠⾝、穷困潦倒,⼜发⽣了⼀些伦乱之事,⼀曲兄弟情贯穿始终、贯穿⽣命、贯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