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许三观卖血记来说,活着这本书只有悲剧,没有过多的对于俗的描写。在这本书里,作者余华以一个田埂故事收集者的角度去倾听老年富贵的讲述。老年富贵也乐于去分享这段悲惨而又辛酸的往事。富贵在年轻时作为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尤其好赌,也正是赌葬送了祖辈留下的家业。说起富贵善赌,那要从他爹说起。我一直认为富贵他爹临死前不止挂念着要死在自己的院儿里,更挂念着自己的傻儿子,乖儿媳妇,还有老伴,,,,,富贵爹气死后,剩下的一家人遣散了仆人,住在龙二“施舍”的房子里。一家人过上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栖的生活。照富贵妈说:苦是苦了点,但是心里踏实。在富贵家败落时,家珍爹把怀了凤霞的家珍接了回去,说是要养自己女儿一辈子。可是后来家珍在做完月子又回来了,并且穿着那件贵气的旗袍,带着凤霞回到了富贵身边。时代在不断的改变,富贵一家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适应着,温顺的像羊一样。就在我觉得故事会进入一个美好的,诸如富贵做工得了钱,又富了起来,并且成了方圆百里的大善人时。谁知道余华耍了个滑头,他让富贵被抓去做兵去了,冰天雪地里,冻死的,饿死的,噎死的,渴死的,受伤疼死的。人间地狱,当官的跑了,兵也跑了,富贵春生被浪潮一般的解放军解放了,富贵去找家了,春生去革命了。又当我觉得一切回归正轨了,余华又不得安生,写哑了凤霞,写病了富贵妈和家珍,又写出了有庆。还好,一切都过得去,这家人终于不会被战乱和旧制度毒害了,我却没想到,一个医院写死了富贵家三个人。家珍,凤霞,苦根。还有春生的悔恨和痛苦。后来文革开始了,斗死了春生,也斗出了村里原有的问题。于是饥荒来了,苦根也是这个时候死的,吃豆子噎死了。苦根爹是被挤死的,死前还惦记着苦根和他老丈人。太多苦痛和悲剧,它们专门摧残这家人。我没有在这书里发现任何一个坏人,一切都如风一般自然。正如一句话:命注定的。我不知道富贵枕头下的那几块钱谁赚了去,我只希望那个人做的事值那几块钱,,,,我也希望老黄牛能和富贵一起走,两个相惜的生灵可以互相搭个伴。这本书每一页都会收割我的眼泪,余华的笔总在不经意处埋下泪点。这些人物越是朴实善良,越是使我为其心痛。低到仆人的:“少爷,我早就离不开东家了啊!求求你别赶我走!”高到春生那晚决绝的语气和生态。所以我总结出了一点,看余华的书,首先得穿过那双鞋,淌过那条河。然后才能做到刚看完书,就能去直面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