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2022-10-17 10:29:38
0
247

“或许当你看到我疯了的时候,其实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本貌似极具争议的书,至于其争议如何先暂且按下不表,就作为一个刚刚读完本书的新鲜读者来说,不得不承认,关于书中所记录的每一个精神病人案例,其透露出来的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观点,甚至一些可以称之为怪诞的想法,都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新奇,并能时刻保持着继续阅读的浓厚兴趣,我想这也是它吸引我并且能让我理解记录下读后感的原因。


作者高铭,一个既不是心理学专家,也不是精神病医师的人,仅仅是因为好奇心使然,去做了这么一件和精神病交流的事儿,但在和精神病人交流的过程中,其本人是顶着很大的精神压力的,尤其在面对一些观点极其新颖,且逻辑缜密,又能侃侃而谈的精神病人的时候。所以,一个仅仅能因为好奇心便去做这件事儿的人,或许在正常人看来,本身也是不正常的吧。


书中一共记录了48个精神病案例,加2个番外篇,一共50篇,其与精神病人谈及的内容跨越了时间,空间,绝大多数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知水平,比如里面涉及的多个需要用量子物理来解释的观念,比如对人类文明的研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这些案例听起来荒诞可笑,但是不得不说大部分却又是无法反驳的,有些案例也很有意思。


我记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执着于“四维虫子”的少年,他所提到的“四维”概念涉及到了一系列量子物理甚至是生物界的科学假设,说实话,有点晦涩难懂,而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则是因为当他被笔者质疑时给出的回答。


“你怎么能证实你的感觉(对四维虫子存在)是正确的,或者说你怎么证明有谁给你感觉了呢?“


“不用很远,倒退一百多年,你对一个当时顶尖的物理学家说你拿着一个没有巴掌大、没一本书厚的东西就可以跟远方的人通话,而这要靠围着地球转的卫星和你手机里那个跟指甲一样大小大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个小屏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流,而且还不需要任何连接线;你看地球另一边的球赛只需要按下遥控器。他会怎么想?他只会认为你一定是疯子!因为那超出当时任何科学的范畴了?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对吗?”


我承认我被这个观点打动了,同时也真正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人总是习惯性的去回避未知,因为未知所携带的恐惧感,所以会习惯性的去否定,那些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东西,不是么?


生老病死,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而第19章的主人公在对死亡的理解上很显然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


“生命和死亡只是我们起的名字罢了,生命本身不见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见得是坏的。这些都只是必需的某种阶段。现在,被我们称作是生命的这个阶段,是某个巨大环节中的一个段落,之前我们经历过其他阶段,之后还会经历另一些别的什么,但是我们不清楚那是什么。“


这个想法,是不是出奇的和所谓的时空穿梭,异次元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把所谓人类放大到整个宇宙,渺小的我们之于宇宙也不过是一粒尘埃。所以生命不是起点,死亡也并不代表终点,当世界真的存在异次元,真的可以实现穿越的时候,所谓生命,也是只某一阶段的经历罢。


就像那个思维虫子的少年说的“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因后果。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说到这儿,你发现神奇的地方了么?两个毫无交流的精神病人的思维似乎有了奇妙的交叉点,只是他们理解的来源不同,起点不同,但是对于看这个世界的角度,看我们人生的观点,却存在着神奇的相似。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是一位有着稳定工作的公务员大叔,他没有其他的特别,只是很专注的去研究了玛雅文明,用自己的方式,去认真的,深入的,仔细的研究那些消失的文明,他的这份执着,深深的感染了笔者。


“看着眼前这位毫不起眼的中年男人,我突然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我指的不是挤出时间钻研学习点什么,而是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没能深入了解,也不去琢磨,平时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


但是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不管是精神病也好,所谓正常人也好,谁又不是呢,谁又能真真正正 ,明明白白的,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过好这一生?这样的人,总归还是少数人吧,所以这位大叔也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书中还有很多案例,有一些新奇的、不一样的观点,还有精神病医师患病的,也有人从小表现就异于常人的,没有任何理由,还有人研究石头,总之其角度和观点总能给我一种“原来这个世界还可以这么看“的新奇,也有很多出自这些精神病人口中的话,透露着一种为这个世界披上神秘面纱的美……


我想我们之所以是正常人,是因为我们用众所周知的常识,用约定俗成的规矩把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因为我们缺失那份对大胆的偏执,所以我们自诩“正常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胡思乱想,每个人都曾有过异想天开,每个人都会不经意的做着不着边际的梦,但我们既不是疯子,当然,也不会成为天才。


那么,争议何来呢,出于好奇,我翻了书评,大多数人都在指责这不是一本访谈实录,也并不是一本心理学书,对于心理学根本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而其中众多关于量子力学,关于那些深奥的科学知识的引用和解释,也有存在错误,所以争议点在于这是一本会误导读者的书,而不是一本应该畅销的书。


其实,我不否认任何一种书评,毕竟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始终奉为经典,所以我也一直认为阅读真正能给到我们的,更多的应该眼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开拓,思考的角度的转变。有的阅读或许会是一场心灵洗礼,有的会是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也有的其实就是午后静谧时光的消遣。每一位非专业著作的作者,其写书的初衷都不会是每一个读者看完都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真正能获得什么,端的就看读者各自体会。就像本书的作者,他的初衷一定不会是希望读者看过本书之后就对精神病、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因为这并不是一本专业书,作者本人也一再强调自己并非专业,如果一开始就抱以一种专业书的眼光去阅读,书中所写自然是言过其实,但跳出专业验证的怪圈,本书展现的不过是不同于正常人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展现的是不同精神病人所认知的世界罢了。


阅读本该是自由的,而阅读真正的趣味也在于,一本书你不读完,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感知到什么?所以如果一开始就自定义了作者的主旨,那么阅读从开篇的那一刻就失去了本身的趣味。


笔者后记中的一段话,我想大概也是他对本书,对所有精神病患者,对未知的一种表态


“对于此未知,我不推荐轻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通过真正深入的思考就去否定。照搬和粗鲁是很糟糕的事情,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而是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当然,这也可以作为对本书读者的一种忠告。


总之,于我而言,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仔细想想,现行世界不也还有很多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吗?比如现在的医学最开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如何有了那么多的医学学科,人的大脑,复杂程度何解?诸如此类,当你细究生活,当你也会对某一观点产生执着时,疯子与天才,该当何解?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