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回到优势星球,我是崔璀。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创新力”。
在优势星球的所有课里,我们首先特别注重观念的探讨,因为有了观念的改变,才有寻求方法的可能。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到不一样。那现在,我们一起重新确认“创新力”。
为什么要重新确认?因为我发现大家对创新有不少误解。
◆对创新力的误解1:“我没有创新力”
有不少朋友,虽然做了优势测评,测出来有创新力优势,可是我请他描述下自己的创新力?他们会说,“我不会画画”,“不会表演”,“不会发明”,我也没做出什么惊人的发明,为什么会说我有创新力呢?
在他们的理解中, “创新是从无到有,从虚空中蹦出一个全新的,前无古人的东西。创新是神来之笔,有点像是上帝跟你说的悄悄话。”
他们觉得创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创新力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比如马斯克啊,乔布斯,马云啊,比如艺术家草间弥生啊。反正跟我们这种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们对创新充满误解。创新被媒体过度包装之后,显得神秘又遥远。好像不搞出什么大动静,就不能算是有创新。
但是德鲁克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它们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而已。我们眼睛看得太远,常常忘记自己。今天,我们就把眼光从宏大拉回来,拉回到我们自己。其实有创新力的人,可能每天都在创新。我们在准备这门课的时候,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也采访了很多创新力优势者,从中梳理出了一些创新的行为特质,你听听看,能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
创新力第一个特点是,爱联想。创新优势者会不自觉地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脑袋里总是会产生旁人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想法。
有一位有创新力的用户曾经跟我说:记得有一次在上卫生间愣神儿,盯着地砖看,发现了很具象的人脸,有时候会看到动物,漂亮的装饰品。感觉太奇妙了。
听着平平无奇是吗?要我说,在这点上,你跟达芬奇一样呢!
达芬奇是我心中创新力的代表。他最大的成就是画家,但可不仅仅是画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和发明家。我在资料里看到一些细节,特别动人。你知道他平时不画画的时候爱干什么吗?他喜欢对着墙上的污渍、火堆的灰烬、云彩和泥土的形状发呆,他在干什么?他在联想:这个污渍像树、那个像瓶子、而那个像正在活动的人……有时候他甚至会主动扔一个打湿的海绵到墙上,看看能不能搞出什么有意思的形状。
有一次他看见一组形状,很像一个人骑着马,但这匹马的身下不是腿,而是两个轮子。 “带轮子的马”,他想。然后在1493年他画出了一个手稿。很多人都认为那是自行车最早原型。你没听错,是达芬奇画了一个自行车手稿,而且比第一辆链条传动的自行车要早将近400年。
听到这里,是不是忽然觉得,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太少了。我们从小到大知道达芬奇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多伟大,却不知道,自己身上也有这样的宝藏。其实,只要仔细观察,这种联想可能每天都在你脑中上演。
还有一个用户跟我说,在听了课之后也打开了优势眼:“诶,我发现其实在生活中,我也是很有创新力的。孩子们周末时候喜欢用平板玩游戏,每当他们非常专注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得把平板靠得很近,我和我先生都担心会造成孩子们的眼睛近视,一直提醒,但是效果都不好。我忽然灵机一动,组织全家人一起玩了一个蒙眼游戏,大家轮流蒙着眼睛,走到画板那里画猪鼻子。每次拿下眼罩,看着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猪鼻子,全家都笑得东倒西歪。
游戏后,我趁机和孩子们讨论了如果眼睛看不清所带来的不便,也解释了长时间、近距离看平板电脑对他们眼睛的伤害。现在姐弟俩会互相提醒,看平板电脑都自觉得将它放远一些,还会主动给自己设置时长,到点停下来,让眼睛休息。”
你看,把轮子和马联系在一起、把叫号牌和办公室联系在一起、把矫正坐姿和蒙眼游戏联系在一起,这些念头,没有高下之分,这些都是创新力的体现。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他们。 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时刻,也是这样的优势。
除了联想之外,创新力的第二个特点是好用比喻。
一说起精妙的比喻,我总会想起一句诗,她说“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句诗的作者是一个孩子。如果你有创新力,那么在你很小的时候,就会展示出来了。
我们有个用户说,她的女儿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新力的人。一天是他们初一新生的军训夏令营,在吃饭的时候,她跟我说有些紧张,感觉学生就像一群彩色的小糖滚进学校,学校是一个大水池,将这些彩色小糖放在一起统一的洗一洗、刷一刷,变成一模一样的尺寸和颜色,灰白色,然后再滚回各家。
我听到这个简直太惊讶了。军训要穿统一的衣服,做同样的动作,不能有任何个体的突出表现,一切都要整齐划一,可不就是把彩色的小糖给刷成一模一样吗。太有才华了!
好用比喻这个习惯,不仅能带来让人们会心一笑的妙语。很多时候,它还能让人们快速理解你的意思,提升沟通效率、带来商业上的价值。这个展很成功,吸引来了很多艺术爱好者。
再举个例子,也是来自我们用户的。她特别擅长把比喻用在客户交流里。她的工作呢,常常要给投资小白讲一些枯燥的投资理论。讲一半,发现人家已经跑神了,一脸烦躁。
我这个用户,有一天参加婚宴,看见桌上精致的冰雕,是一只天鹅。结果,创意流经于她,再见到自己的客户,她重新解释了“投资中通货膨胀的长期风险”,她说——
“你看冰雕,虽然美丽精致,但是抵挡不住常温下长时间的侵蚀,几个小时的婚宴结束后,放在常温下的冰雕天鹅那尖尖的喙会开始变得圆滑起来,化掉的水会慢慢开始聚集沿着喙往下滴,最后,这只冰雕天鹅可能就变成了一坨圆乎乎的,完全看不出是天鹅了。
通货膨胀对资产的慢慢的一点一滴的长期的侵蚀过程和效果,就和这只冰雕天鹅的下场如出一辙。”
这样一比喻后,客户们脑袋里马上就有画面了,她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创新优势的人听到这些说法可能会觉得,呀,真的好形象,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但对创新优势者来说,用比喻这种手法,基本就是她日常的思考模式。
赖声川老师有句话我很喜欢,如果你是个诗人,你会清楚看到在这一张纸上飘着一朵云。
所以你看,人和人不同,优势和优势不同,是很不一样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这不同,拥有优势眼的人,才会有这样不一样的视角。
从爱联想、和爱比喻延伸开,创新力还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我把一些表现贴在PPT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课后对照一下。
爱联想,好比喻,听上去平平无奇的特点,却揭示了创新力的真正本质。被誉为“创新理论”鼻祖的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不完全等于技术发明,而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就是旧要素的新组合。这个世界从没有发生过从虚无中横空出世的创新,所有的创新其实都是对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已。
真正的创造力不是产生于你,而是流经于你。
在这里,我想重新定义你对创新的误解。今天课程第一句话,我就讲到,创新不是从无到有,不是凭空而来,创新是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不是产生于你,而是流经于你。它流经于你,恰好你伸手抓住,将它落地,那就是创意的意义。
◆对创新力的误解2:“创新力好像没什么用?”
分析了那么多,我们也看到,创新力很有其独特之处,是一个有意思的优势。但我知道,你可能会说,有意思是有意思,但创新力有什么用呢?在我们的访谈中,不止一次听到学员这样反馈。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有用?你可能会说,分析力能理清思路,做出决策;目标力能帮我们势必达成;学习力能迅速掌握新领域的知识,等等。那创新力,好像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并不指向某种具体的结果。
我想先问问大家,能让人感到快乐,算是有用吗?在我看来,何止有用,简直是功德。
创新力是繁杂世界里的一颗糖,是成人世界里的童真。
我有一个HR朋友,Niki,她的创新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招人,面试,做绩效,在各种非常日常的工作中,总想着搞出点新花样。
NIKI每一个OFFER的正文部分,会根据候选人的特质与所进部门对其的评价为基础,个个量身定制一份OFFER。后来她做总监,自己带团队,对她的团队成员也都有这个要求,新入职的HR同学对她在这方面的高要求,非常纳闷,有必要吗?不就是一个招聘海报,一个全员通知吗?还要搞创意吗?niki说,如果别人会因此感到美好,感到被尊重。这就是价值。
创新力优势者常常让我联到孩童。
在我们孩童时候,对这个世界完全未知的时候,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我们喜欢猜谜语,喜欢从“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联想到花生时的喜悦,喜欢对着云彩说,你看它多像一个棉花糖。niki说,这就是无用而美好的事。
这话我同意一半,很美好。但你说它无用,我可不同意。小到日常生活工作,大到商业价值,创新力都有它的用。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银行排队。看着那个叫号牌,忽然联想到我们同事员工中有很多内容创作者,每天需要专注于写作。他们最大的痛苦是常常被同事打断思路。一会儿有人走过来说要开会,一会儿有人走过来说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文案。思路一旦被打断,再重新续起来,很费劲。
可是他们很多人,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别人打扰,公司暂时又没有足够多的独立空间给他们写稿。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聊起这事儿,她说在硅谷不少公司,都是在开放办公室办公,就用这个方式,座位前面有个牌子,亮红灯的话,就意味着,忙碌,勿扰。如果你完成了一段代码,或者从深度思考中出来了,可以把红灯光掉,想跟你讨论事情的同事就会根据这个信号来找你。只是行政工作的小创新,完全是从看似不相干的A联想到B,却能极大的提升同事的工作效率。
我看过一个新闻,说意大利首都罗马,一度遇到很严峻的垃圾问题。古老的街道上有很多游客扔下的塑料瓶,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回收,垃圾产生的速度超过回收的速度,市政官员非常头疼。
有一个人呢,在坐地铁的时候发挥了联想的能力,把地铁和垃圾回收联系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没多久,罗马地铁站出现了一种塑料瓶回收机。只要塞入塑料空瓶,机器就会把瓶子折算为地铁票。只要收集30个瓶子,就能换到一张罗马一卡通,可以坐100分钟地铁。
可想而知,这个举措一推出,回收机前就排满了市民和游客。就是这么一个电子,人们都从垃圾制造者变成了垃圾回收者。这么看来,政府的行政部门,也很需要创新力呢。听着就很美好,但是,你不能说它无用对吗,它很有用。而且比一般的循规蹈矩还要有用。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创新还有一个很有用的部分,叫做吸引流量。新的产品,出乎意料的广告语,都引起过海啸般的传播,这种对流量的吸引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宝藏。一个好的文案,不管是招聘文案,还是产品广告,如果足够有创意,能在众多文案中脱颖而出,就会特别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这本身,也是品牌的体现。
原理很简单,信息沟通的首要难题就是吸引他人注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常规。人们对规律性事物的适应速度很快,持续不变的感官刺激很容易就会让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而我们同时要知道的是,人脑天生对各种变化就十分敏感,创新恰恰是引发变化的能力,它能唤起人们的惊讶和兴趣。
我听到过一句话,说,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超出人们的预期。这种超出预期,一拍大腿的超出预期,很多时候都是由创新带来的。
每次讲到创新,我都会清晰地记起第一代iPhone手机发布的盛况。2007年,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这可以说是创新力的巅峰时刻了。你记得在发布会现场,乔布斯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
他说我今天要发布三个产品。一个宽屏幕可触碰的iPod,一个革命性的移动电话,一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讯工具。他又重复了一遍, 一个iPod,一个移动电话,一个互联网通讯工具。然后他说,这不是独立的三个设备,这是一个设备。我们把它命名为iPhone。
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现场掌声雷动。人们为此激动,是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讲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问,那如果我的工作就是需要创新,我没有创新力就不行了吗?我是行政总监,没有创新力怎么办?我是文案,我是品牌专员,只有创新力才能完成这种超出预期的动作吗?
不,你可以靠共情力去体察用户需求来完成,你也可以靠分析力去不断梳理传播的规律来得到……每个优势只要发挥得好,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创新力在这件事上,有得天独厚的天赋,那就是,这些念头和想法,对你来言,是天上掉下来的,效率特别高,你根本说不清它是怎么出来的。
乔布斯说:“创造力不过就是关联事物。当你问那些很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可能会有点儿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并没‘做’什么,他们仅仅是‘看’到了一些事情,然后新点子过一阵子就自己冒出来了。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关联已有的经验。”
它是你的本能,你抑制不住。分析力如果判断这件事不需要创新,他就会用别的方式去做。而你,如果不能发挥创新力,就会像是让一个歌唱家不要唱歌一样,你感到很难
受。
我讲这么多,只是为了提醒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所拥有的这个特质非常珍贵,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如果问你,你怎么想到的,很多创新优势者也很难描述出来,这就是优势的力量。你大脑的神经网络和别人不同,你有别人所没有的连接,你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联系。
如果你没有享受过它给你带来的美妙,没有让它在你的生活中发过光,那真的太遗憾了。
创新力为什么被束缚?
好,听到这里,优势眼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你对创新会有一些更新更不一样的理解。有同学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知道创新力是很好的,我也有创新力,但是我没有感受过它给我带来的美妙,工作中也没有体会过它给我带来的突破,常常感觉它发挥不出来,或者发挥得不如意。
在优势星球中,我们反复强调,优势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面对一件事的直觉反应。把旧要素做新联系,就是创新优势者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你天生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那么很大一个原因是,它被什么给束缚住了,被压制住了。
带着这个预设,我们采访了大量创新力优势者,试图找到个中原因,你来听听看,欢迎补充。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的创新力被负面反馈给束缚住了。
创新力在生活中往往会被这样diss,客气一点的是,“年轻人,踏实一点比较好”,“你想法真不少啊,要不然多做点?”
直接一点的就是,“这有啥用你又来了!”“老是扯这些没用的,咱们说点实际的行行?”,“你还真是信口开河,你这个想法也太浮夸,太不切实际了吧!”“你怎么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天真。”
而且我发现,不少创新优势者,还会给自己贴“专注力障碍”,这样的标签。
“我每天都会幻想,天马行空地幻想。明明在做一件事情因为发散思维很强很容易跟着一个想法就跑偏了。一直认为自己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现在一有这种苗头就打断自己,也在用保持正念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溜号,提醒自己此时此刻我在做什么。”
可惜吧,我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优势当做劣势一样打压。但是优势是什么,优势是你最常有的反应和行为模式,它不是偶尔才出现,它是时时刻刻出现,也就意味着你如果误解了它,那你就要面对时时刻刻各种声音对自己的否定。
它们像流水一样,日复一日冲刷侵蚀你的自信。以至于当你脑袋里蹦出新念头时,你自己第一时间都会怀疑,我是不是不太靠谱?是不是又太发散了?
你不要忘记,这些diss创新力的人,大多数自己都没有创新力。如果他们自己没有创新力,又没有建立优势视角那他们很有可能理解不了你的“天马行空”,理解不了为什么明明在讨论这个要素,你忽然就想到了在他们看来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个要素。
人和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很大原因上是各自优势的不同。叔本华有一句名言,有天赋的人像神枪手,能击中他人甚至看不见的目标。你的创新力能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东西,所以不要怀疑自己。这也是我做这套优势课的原因,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发展它,成就自己。而不是在别人的声音中失去自我。
除了别人言语的负面反馈,还有一个负面反馈是你在创新的实践中受挫。
很多用户跟我们说,现实和理想隔着一堵墙啊,当没有任何成果拿出来的时候,创新力就很像空谈我的想法,做了也总以失败告终,所以我常常会因为自我怀疑、无法坚持而放弃,如果别人的创意比我的好,更容易被采纳,我就会特别受挫,以后都不想提点子了
对此,我们公司创新力爆表的内容总监王大米有话说。她说:“我在活动策划中有过不少创意,每一次都很激动,这次一定要出爆款!但连着失败了几次,就让我很挫败,觉得这些想法都不行。沉迷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提什么新创意了。直到一位有经验的营销前辈告诉我,100个创意里,只有1个能成爆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创意并不是个个都能实现的。这很正常。”
你的创新力容易受挫,就是源于“创新必然成功”这种误解。
实际上一次成功的创新背后有很多次失败的创新。在《离经叛道》这本书里讲到:毕加索创作了1800幅油画,1200件雕塑,以及大量的其他形式作品,其中只有少数赢得了好评。爱迪生在发明钨丝之前,尝试过6000多种纤维材料。他有句名言:“我从未失败过,每次失败都只是排除了一种不合适材料。”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也说:“科学家的每次实验都是在向自然提问。每次的实验结果,不论理想与否,都是自然给出的答案。”
而且,我希望你能区分:提出创意,和创意的落地,其实是两件事。不论你的创意是否被采纳、是否成功,当你在提出创意的时候,你就是在发挥创新力了。结果好不好。是另外一件事。不要因为结果不好,而怀疑自己没有创新力。
这种想法来自于我们教育的惯性思维,只看成绩,成绩代表一切,过程不重要。对别人来说,你的结果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你自己来说,过程中的细微末节,才是每个人的光芒所在。德鲁克先生说,几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成功的。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我们有义务去理解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在这个世界上,这件事是不可能有人代替我们去完成的。这是我们对自己最负责的行为。
当然,结果也很重要,它是我们的成就感来源。所以,我们如果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毕意,每个人都需要正反馈,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只是凭空想想,任由点子在天上飘。
创新力受阻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把创新等同于冒风险。
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办法虽然未必带来惊人的结果,但也比较稳妥。毕竟是被人验证过的了。而创新必然意味着放弃老路子,走没有走过的新路子,太冒险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对创新的想法。
我们总认为,创新者就是那种冒险的人。人对未知会产生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感也会阴碍创新力的发挥。
想对创新优势者说,勇敢点,去做冒险的事儿吧。你需要给自己一些勇气,我们常被教育,要脚踏实地,不要出错,但有没有可能,真正值得做的事情,有可能就是有点闲难,需要冒险精神的事情呢?
有部美剧《假装我们在城市》,作家,评论家弗兰和博维茨说了一句话,很多事情是人们必须做,应该做的,但是他们不做,因为他们害怕。那些才是真正的挑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创新就等于冒险吗?事实不一定。在《离经叛道》这本书里,指出了这么一个事实:很多真正有落地能力的创新者,未必是最愿意冒险的赌徒。他们反而是“脚踏两只船”的人,他们在部分安全的保障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新力。注意,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创新者要有能力把创意落地。
和创新优势者的合作建议
最后,要特别提醒跟创新优势者合作时,你要注意的部分。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灵感小天才,请意识到——
1.注意反馈的限度。你的负面反馈可能一不小心就让你们共同丧失了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实现它。”如果没有采用他的点子,试着跟他解释前因后果,避免他误以为自己不靠谱,影响公司的大局。
2.团队优势互补:创新+分析+行动。给创新优势的员工搭配分析优势的伙伴,他们能完善那些天马行空的点子。如果再有执行优势的搭档,一个伟大的创意就能落地了。
3.把他安排在需要不断有新点子的工作岗位上。常有管理者问我,怎么才能激发员工的内动力。有一个方法屡试不爽,那就是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4.善用他的语言敏感,比如提炼概念,总结观点。他善于联想,爱用比喻,对于概念和词语都很敏感。如果哪个项目需要概念,观点,记得喊他来参加。
希望带上优势眼的你能花些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份优势,也重新看待别人的这份优势。确认它,信任它,毕竟,它是上帝特别给你们的礼物,也祝你带着不同的视角,会重新发现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同事,他们那些曾经让你困扰的行为中,隐藏着的优势。
最后送你一首我很喜欢的诗,是《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写的,乔布斯曾经亲自配音,成为了苹果公司《不同凡想》的广告词:
致那些离经叛道者——
那些格格不入的反叛分子,那些惹是生非的家伙。
如同方孔里的圆钉一样是些异类,总是异想天开。
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从不墨守成规。
你尽可以支持或反对他们,可以赞美或中伤他们。
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局面,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
虽然有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
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