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自我管理100天课程讲稿汇编·第十六期]工作激情:如何找到理想工作?

2022-11-08 18:08:34
0
514

本节课的讲师是猎聘网生涯培训师、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CMT)、北京教委、上海教委特聘讲师——冯小雪老师


课程重点:

1.理想工作三要素

2.关于能力的错误思考

3.社会需求是如何影响我们职业选择的


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就像你所看到的一样,我是一个规划师,也是一个咨询师,所以平常就干两件事——‍‍一是培训,一是咨询,就是一对一的咨询和一对多的培训,今天就把咨询的部分带给各位。


关于生涯规划,‍‍尤其在互联网讲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好像感觉听到的不多、‍‍对生涯规划不太了解,所以事实上你会发现生涯规划在国外其实有100多年,‍‍在中国做的比较好的也有几家,我就挂职为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新精英生涯,它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了。因为他们每年都要给高校老师进行培训,‍‍所以北京教委每年都培训,然后我是其中几次课程的老师。


‍‍我想让各位看到的是,你会发现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生涯规划对他们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帮员工定制生涯规划的咨询服务,‍‍或者是培训服务,为什么?‍‍因为在今天中国的变化很大,‍‍而这种变化不管是作为个体而言,或者是作为组织而言,其实我们都是在努力的去适应这样的一种变化。


这其中会出现很多的情绪性的问题,‍‍甚至是出现很多迷茫,或者是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怎么样,哪怕有些人活得很好。‍‍比如我经常见到的很多很好企业的中高管,你会发现他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阶的一个位置,可是他们仍然可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今年怎么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我现在都只能做半个月的计划了,‍‍我感觉我都没有掌控感了,很忙,我那么真的要继续做下去吗?‍‍他就会有这样的一些情绪。‍‍


这种在过去你可能只能自己消化,或者叫个朋友来喝酒。但是在今天实际上你是可以尝试找生涯规划师的,‍‍因为规划师无论是从课程的方式教你一些工具,还是从咨询的方式,他都很认真的去倾听你的问题,‍‍跟你用工具去梳理你的问题,他对个体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的话,你可能可以想象如果‍‍企业遇到问题了,你只在此山中,其实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看清楚那个问题的,所以就有管理咨询公司会介入来帮忙。‍‍你作为一个个体也是一样的,是可以找咨询和培训来帮忙的。‍‍在中国有这么多的企业都选择了,也有很多的人因此去搞明白自己要过的一种生活了,‍‍这也是我做生涯规划师的意义所在。我也希望今天我准备的内容对你有一些帮助。


‍‍我们今天其实讲什么是理想工作。因为我今天准备的这几个模型也好,资料工具也好,都算是比较简单的版本,‍‍所以各位你完全可以借由简单的版本去理一下你对你自己所谓的理想工作的思路。我们先看这个模型,这个模型叫甜蜜点模型,然后你去查一下它的出处,你就会发现我为什么没有放出处。一般在下面都会放出处,但‍‍是因为甜蜜点模型的版本太多了,我们只能修改了其中的一个版本,是大家最能够理解的一个版本。‍‍



如果我们真的很想要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的话,首先你得喜欢它,‍‍所以我们称之为热情。接下来你得能做,‍‍你做不了你怎么可能称之为甜蜜点呢?‍‍比如说有的人觉得奥运冠军好厉害,但你没有任何的运动神经,就不是你的一个好职业。‍‍同时对有的人而言,还会忽略掉一个特别大的因素叫社会需求。我们稍微来看一看为什么要把这三个合在一起称之为甜蜜点,‍‍而不能只有其中一个?‍‍‍‍这就是因为好多人都在喊我要找我喜欢的,‍‍这个是我们今天一定要破除的一个思想,而且我们会把所有的相关的研究都罗列出来给到你,‍‍让你重新去思考一下关于热情,现在我们先来说说甜蜜点的三种情况。‍‍



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还挺喜欢的,他的能力也做得好,‍‍你就会发现他能做,而且能够做得好又喜欢做,是不是其实也蛮幸福的?‍‍可是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个工作没有社会需求,他会有两种情况,‍‍比较悲惨的一种情况是你喜欢并且有能力,但是没有人聘用你,就是说这个社会需求指的是整个社会上对‍‍技能的需求并不多,所以就会没有人聘用你,从而导致了你只能把它当做自己的一个爱好,‍‍而没有办法当做真正的工作。

‍‍

有的职业到今天,其实它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特别全的社会需求。‍‍比如说‍‍你现在去上网上搜,你搜人力资源,你有没有发现只要你搜人力资源,乌泱乌泱的多少页的招聘全都有,‍‍但假如你搜的是整理师或者你搜的是营养师,‍‍你就会发现真正招聘这个职位的可能数字和人力资源是没有办法比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随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这两个职位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但至少在当下你就会发现,如果你选择这两个职业的话,它的热情能力也许你都有,‍‍但是如果它的社会需求没有那么多,如果你真的入了行,你会发现你想换工作的时候,‍‍你入行的时间越久,在里面待的越久,你换工作的时候你不知道往哪去换,因为你的专业在那用不了,‍‍要不然就是你只能把它当生活兴趣。‍‍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年我学播音,我本科是学人力资源,‍‍但我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播音特别有意思,所以我就去专门学了播音,专门自费上的北广的一个三个月的课程。学了三个月之后我觉得特别开心,我又有热情,然后我能力还可以,‍‍但是你看播音这个技能在16年前,它不像今天音频还算是火起来了,16年前除了传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它并不招生,‍‍并不招收社会上学了三个月的播音的人,所以就会导致它在那个年代始终只能当我的生活兴趣,‍‍或者再好一点能当零工,‍‍也就是说你打个零工打个散工。‍‍


我偶尔能接到比如说中国之声的广告,我有录过,像凤凰卫视的有一个声音,我也帮他配过音,‍‍但仅此而已。它不会成为一个常态的、始终有人付费来购买我声音的这样的一个工作,所以你看这一块就不可以。‍‍你的工作你一定要想明白,你喜欢它、有能力做它很重要,但是社会需求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你不是只工作一天。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可能是很多人常见的——一个人比较有能力,会说我能做好这件事,‍‍社会需求也蛮广的。比如说我前两天正在做咨询的一个小姑娘,她是老师,她就说你看我老师的工作已经工作10年了,就算我离开了,我们学校也需要我,可是我怎么就对它没热情呢?‍‍


你注意这件事,我等会帮你分辨热情的本质的东西,但是你稍微注意一下这件事,‍‍当年选老师的时候,或者是当年你选你现在认为自己‍‍不是那么有热情的这个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是你的主动选择,没有人把枪架在你的脑门上,说你不选杀掉你,‍‍没有这样的一个状况的话,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真的是从大量的范畴里面‍‍已经选择了自己不那么讨厌的,甚至可以说相对喜欢的。


今天你不妨去试试看,你打开一下任何一个招聘网站,‍‍你把那个行业刷出来,然后你在行业里面去选,‍‍你放心,就算你有再多的兴趣,你能选出十几个行业,你愿意去就不错了,不会有太多的。‍‍你再去选岗位,你会发现很多岗位其实对你而言都在你大的比较喜欢的范畴。


‍‍我们稍微先更正关于热情的第一个想法——‍‍你有没有想过可能现在选择的这个工作是你当年觉得还可以的?有点像选男朋友,其实你当年选他的时候,并不是你选的他完全是你讨厌的那个类型,而是说‍‍你在所有的人里面觉得他还行,所以跟他在一起,这个还行里已经包含了喜欢的,你再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件事情你要先澄清出来。‍‍


其次再说我刚说的已经10年的老师,她想要要的热情是一种什么热情?‍‍其实这种热情就是我今天等会要跟你澄清的,她想要的热情是说我真的好爱好爱,一直10年了,我也仍然爱,‍‍这种存在吗?‍‍坦白说存在,因为我跟各位说了,我现在做生涯规划师我已经做了8年了,我在8年前的工作中,我就总觉得‍‍哪怕到了一个国际公司的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的职位,也在北京三环有独立办公室了,‍‍但是我会觉得说不太对劲,就是你到了一个位置,你也觉得工作不太对劲。后来直到我现在做生涯规划师了,你会发现我都8年了,‍‍我现在今天仍然在跟大家说,一旦我到上班的状态,我都感觉是一种度假,包括来跟你们讲课,又可以遇见很多‍‍很愿意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小伙伴了,就这种感觉会很开心,我也没有厌倦。‍‍


当然中间会有小问题,但会去修改,‍‍所以我会用8年的时间来验证说我原来真的很喜欢生涯规划这个领域,我这辈子留在这里了,你看这个就叫热情。‍‍而刚才10年的老师也在找这种热情,这种热情就像两个人相处里面你对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当然除了临时出现的问题,比如他出轨了,你要离开他也正常,但如果在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我应该这辈子就跟他在一起的这种喜欢。


我们等会要澄清一下喜欢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是天然的吗?‍‍我生下来就会对一个东西天然的爱吗?还是后天出来的?这是我们等会要澄清的部分。


第三个我们就来说一个人挺喜欢的,社会需求也还好,‍‍可是能力不够。‍‍你看有的人是家人帮他找了一个工作,然后他进了这家企业里面,社会需求也可以,他离开这家公司,其实其他公司也会招收,‍‍他也喜欢,但是他的能力不够,所以你想想看他在这个公司里面得多难受。‍‍一旦你能力不够,你的同事也好,你的上级也好,看你的眼神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还会把一些杂活烂活交给你,‍‍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毫不受重视,那种归属感就完全的没有,‍‍所以就会发现能力不够的一些人也很郁闷。


有没有其他的能力不够的人?也有。‍‍比如前两天我做了一个案例,他是一个技术人员,他只是上了几天课就开始去做编程,他通过他自己的过去其他工作的经验拿到了面试,并且过了面试。‍‍但他在真正的过程,真正的开始工作的过程中,他就觉得自己始终随时都会被看透,‍‍任何一个项目他都不敢跟别人有任何的冲突,任何一个事到他手里他都不敢多说话,‍‍因为他老觉得一旦我说了别人就知道我完全不懂了,所以带着这样一个心情。没有能力,但他很喜欢这个职业,他的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很大,‍‍甚至大到会招收这个技能不算特别熟练的人。‍‍可是你看这样的一个状况,它也仍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完美的状态。


别忘了,我们说甜蜜点模型里面‍‍所谓的完美是你比较喜欢,同时你还要有能力,而且最好还是要有社会需求的,这三点真的缺一不可。‍‍在这三点里面,实际上我们要说的关于热情的部分是很多人出现问题的,‍‍所以我尝试着做了一个目录,把这三个有问题的地方跟各位做一下分享,你看看是不是你也在这些地方曾经做错,‍‍是不是真的也想偏了,所以导致自己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


第一个是如何找到充满热情的工作,我们其实是聊聊热情这件事。‍‍

第二个是我们来说一说能力的错误思考。‍‍

第三个说一说社会需求的部分。



重点是第一部分,我们如何找到充满热情的工作,但是我们先来说一说工作这件事儿。



各位,‍‍不管你工作了几年或者已经上班几年了,我想问你的一个问题是,请问你‍‍认为工作是什么?‍‍我帮你拿个例子让你梳理一下,你感受一下。‍‍假设有一个老太太她真的特别喜欢拿草‍‍编出来的扇子,她很擅长干这件事,也很喜欢干这件事,扇子也卖得出去。


我们一步一步走。‍‍假如这个老太太真的很喜欢编扇子,这件事情上算工作吗?不算,所以各位都注意,也就意味着其实工作并不为我们的喜欢买单。‍‍琢磨一下我这句话,‍‍公司购买我们的是我们已经能够做一件事,公司并不是购买我们的喜欢;‍‍公司支付的工资,其实支付的是我们能做的那一部分。‍‍


第二部分,‍‍假如你现在发现你愿意给家人编个扇子,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能编扇子,你给她们编了,‍‍这个时候是工作吗?这个时候显然也不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把它叫什么?我们把它叫义工,义务工作。‍‍如果作为一个义工,他其实要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帮家人做好多的事儿?


实际上我们仍然是要家人的肯定和爱。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你编了一个扇子,特认真编了个东西,通常情况下善良的家人都会说做的真不错,然后你觉得很开心。所以说多一点的话,比如说你做了一顿饭可能真的一般般,但你的家人就会说怎么做的这么好吃。比如说我做了一顿饭,我妈就会说小雪做饭就是好吃,都能考虑到色香味全之类的,但这个就是义工。


注意,很多人在家里做义务工作的时候,我们得给他什么东西,我们如果作为收取方,我们一定要记得给他肯定和赞美,不要挑事了。但如果你是做义工的那个人,你在你家里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你就得注意一件事,你可能要跟你的家人协商,你们也不要太挑事了。比如我每次就会很认真的跟我的家人说,我说快点赞美我做的这个东西,我很直白的说快点赞美。所以每次我很认真的说你要赞美一下的时候,我们家人都会很努力来赞美一下了,于是我就会觉得心情好很多。所以我们要尝试着在家里要拿到一些东西。


我为什么借着义工说一件事?义工是义务工作,它已经开始是工作的边边了。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件挺可怕的事?一旦到工作的边边,可怕的事就是居然有人开始提要求了。你琢磨一下这句话,你哪怕是给家人做东西,只要它涉及到有工作这个词了,其实对方已经开始提要求了。所以工作一定是满足别人要求的一个存在,你再琢磨一下这句话。工作永远是满足别人要求的一个存在,包括你们家和公司的存在,也一定是满足了一群人的某一些需求,否则它不会存在。所以工作一定是满足他人的要求,满足他人的需求的存在。


假如你编的扇子可以卖给村里的人,这个叫零工,你只能偶尔卖出去的叫零工。注意一件事,前两天有人跟我说偶尔卖出去了,这样不就挺好的,这叫自由职业。我就说你想明白一件事,自由职业可不是打零工,你想想看,就在城市的边缘的地方会有泥瓦匠或者是搬运工那些小工,他们每天都会到那里去等活,这种就是打零工的状态。所以所谓的自由职业,如果你没有发展到有稳定持续的收入,你的自由职业你只有一单。比如说你今儿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出去了,你这三个月就写了这一篇文章发表出去了,这就叫零工,而零工其实就是临时工。


很多人对自由职业的一个羡慕纯粹是他自由了,但他没有想过的是,其实很多自由职业,如果你真的跟他聊,你会发现自由职业的工作量并不比上班少,因为他在工作里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拿到下一单业务,所以好多人放弃自由职业是在放弃这个自由,甚至薪酬可以更低。比如说泥瓦匠,我现在给你家刷一个房子,假设我要1000元,但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稳定的聘用我,可能都可以降到800元或700元到那家公司里面去帮他刷房子。


所以好多人对自由职业的一个向往是纯粹靠着自己的一个想象去想象说你看那些人天天在家睡懒觉,不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我姐们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干嘛,我说我的确在睡觉,9点多,昨晚工作到12点多,我今天现在还在工作,而且如果往后走,我明天晚上也得到10点多,因为我明天有个督导安排在10点多,所以每天都是在工作的状态。客户说他几点有时间了,你就得按几点时间去服务,所以刚好借着也把自由职业这件事说一下。


最后一个,要注意持续稳定的售卖,它才叫真正的工作。持续稳定的售卖是在指什么?就是你这个技能有人买,并且对方是持续稳定地给你发工资的,所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要谈的工作。我把它尝试的划分一下,是因为让大家能够有一个理解,不要天天去喊我喜欢,因为我喜欢这件事情不是工作,所以不会有人帮他买单。谁会帮他买单?咱爸咱妈。


所以当你小时候说我想弹个琴,我喜欢,爸妈给你买个琴,你说我想干个什么人家才给你买个什么。你看,真正为咱们买单喜欢的是爸妈,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得有能力,而且你这个能力还得让对方很满意,愿意持续稳定的付费。真的要注意,一件事在变化越来越大的一个社会条件下或者外在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能力锻炼出来,而且这个能力最好是弹性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追求弹性的可受雇能力。


弹性指的是不要以为你有一个能力,这辈子就稳定了。比如说我有一个播音能力,我就以为这辈子稳定了,这怎么可能?所以我接下来就得学。我还有人力资源能力也不是,接下来我就得学生涯,学完生涯的咨询还要学培训,就是你得做很多弹性的可受雇能力,而且不要老挑。弹性的意思是你可以有多种能力,可受雇指的是你得确保你这个能力有人雇佣你,一旦没有人雇佣你,那这个能力没有用。比如说我觉得我鼻子可灵了,那有什么用?我老公经常说我难不成有人雇导盲犬需要你吗?所以你一定要把它变成弹性可受雇能力。


再往下走一走,所以关于我们要去找一个自己很喜欢的理想工作的这件事情,我们真正要解决的其实最主要的是关于热情的这个部分。你会发现我接下来会颠覆一下你们的一些认知。


第一件事,热情假设。



真正事前对工作存在热情是非常罕见的,一项针对加拿大学生的研究显示,不到4%的学生对特定职业拥有热情,与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吻合。其实关于热情这件事,比如说在英文里面去搜follow your passion就是追随你的热情这句话,你会发现追随你热情在之前是很少出现的。



谷歌里面能看到搜索的量,我刚说追随你的激情的这件事,它其实是在1970年前后,才开始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在搜索的高频使用词。因为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一本畅销书,今天这本书都仍在畅销,你可能也听说过,叫《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其实还是蛮推崇大家要找激情。它提出了一种方法,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你要搞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然后找到一个需要像你这样的人的地方。


所以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要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于是好多人都在努力的搞清楚,然后以为接下来只要我搞清楚了,我这辈子就很顺利,好像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就像我们上学有标准答案一样的感觉,只要我搞明白是这个答案,然后我就顺着这个答案往前走,就会一路幸福。


其实事实上是这样吗?完全不是这样的。所以你会发现一件事,就是我现在给你看到的这组数据,其实当时是2002年的时候由加拿大的一个心理学家,他带领一个小组说想去研究一下所有的人,发现:其实真正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说我要找到我的激情,结果发现好像真的没有看到有人是这么做到了,或者看到这样做到的人并不多,所以他们就会觉得很奇怪,说我们要研究一下。当时选了539名加拿大的一个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些学生本身有没有激情?如果有,那是什么激情呢?


结果有趣的是,当时调查了这500多名学生以后,居然有84%的人都说自己是有激情的,这个数据还挺奇怪的。84%听起来蛮多的,也就意味着咱们一个100人的群体里,大概有80多个人都能够很清楚的说明白自己很喜欢一样东西。


可是你知道这84%的学生说的都是什么内容吗?他们会说舞蹈、冰球、滑雪、读书和游泳。在招聘的时候,大学生的简历里面有爱好一栏,你会发现无数的大学生写的都是一样的,爱好是什么读书、旅游、看电影,这些都在里面。所以说你是很喜欢业余做这些事情,可是它是工作吗?



回到刚才我们思考里面,我们说工作里面是一定要带着能力的,而不是你纯粹的喜欢,也就意味着你虽然很喜欢音乐,但如果你想以音乐从业的话,你就得选择很长的时间枯燥的去练习任何一个乐器。如果你说我乐器不愿意练,可以,你练习写作,你能够用写作的方式把音乐传播出去也可以,不是瞬间就具备的。如果你说我拍摄就行,你得会摄影。所以有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你所喜欢的那个东西背后都是要跟一个能力的,所以不是因为你喜欢就可以当工作的,这是我们刚刚已经解释过的。


所以当我们研究发现有84%的人喜欢的都是这些东西,于是大家就开始从这84%的这些东西里面开始往下筛。然后这个研究者就发现一个特可爱的事,就这个加拿大的心理学家,他叫罗伯特瓦勒朗,结果发现的只有4%是跟工作有关的,也就意味着剩下的90%多,就是在那84%里面的90%多都是娱乐的。运动、艺术喜欢就好,而这些喜欢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工作。所以我们的喜欢和工作之间并不是我喜欢了,它就能成为工作的。


我们再来说说,假如真的有4%的学生对特定的职业有热情,这个数据你感受一下,如果放到咱们的同学里面,可能你会发现好多同学里面可能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他的确是可能因为从小受教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家庭帮他梳理的比较清楚的原因,他可能会很小就立志说我要当一个医生,我要当一个老师,然后他就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愿一直在学习在做事,但这样的比例真的蛮少的,所以你也不用去指责自己说我怎么就没有一个特定的职业有热情。


经常有小伙伴跑过来跟我说,小雪老师我跟你说,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我说很正常,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件事本身没有错,我待会给你讲一个模型的时候会提到这个事,我们先继续,三分钟热度保留一下。


所以你会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中还有一个东西叫自我决定理论,我这两天正在看《动机心理学》,你不妨你去看看,这本书真的很好,它其实就在讲自我决定理论里面的很多东西。它有一个特别好的说法,你会发现它的整个的一个结论是假如你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很在行,也就是你能做得很好,你就会对它产生热情。


我举个例子,我当年去参加演讲的时候,第一次上台极其忐忑,但是等我上完台我就得了我们那次演讲的第一名,从那以后我就对演讲产生了热情。但实际上我上演讲台之前,我们班是因为没有人报名,我的老师就看着我说:“冯小雪要不然你去。”我到今天还记得我跑到图书馆里去查稿子,因为我都不知道演讲是什么,我就到图书馆里查各种各样的稿子,当时就很认真的去做了,然后你会发现我从那一刻开始,对演讲产生了兴趣。


你想,你对一个事情的兴趣,是不是它都产生在做得还不错的那样一个瞬间?很少有人对自己很差劲的一个东西很爱。通常还有一种可能性,假如你对自己最差劲的一个东西很爱的话,可能是你周围有一个你好倾慕的人,他擅长,所以那也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影响因素。


我们通常发现一个人如果真的很想热爱,都已经到好爱好爱的热情程度,他真的是要在行的。接下来你要花时间努力让这个事情变得很拿手,直到能力尽在掌控,你就会觉得自己的行动很重要。所以最后一句话你觉得行动很重要就代表了什么?代表着产生了意义,也就意味着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开始有价值了。所以回到我学生涯的早期,我早期咨询也不好,培训也不好。那会都是做公益咨询不收钱的,还得求个咨询,但是也做不好。


所以我每一次做完了咨询之后,都会怀疑自己真的适合当咨询吗?包括培训,有时候免费的帮别人培训,完了求着别人让我给你做个培训,但是做完了又觉得不够好,没有太好的帮到别人,然后就会回来找我的老师,我说好像我觉得我都不适合做这件事,有的老师就会说问我一句话,他说:“冯小雪,你真的以为你现在觉得很厉害的那些老师,当年刚入行的时候就是这样吗?他们刚入行的时候就认为自己非常适合这件事吗?”我想想好像不一定,所以我就老老实实的开始练能力,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我的能力在慢慢变好。


直到我真的开始咨询完了,别人跟我说,会再来找我专门做第二次咨询,或者专门会跟我说一下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帮助和改变,或者说我培训完了,他们会说老师你讲的这个东西对我好像有帮助的时候,我才会感觉我好喜欢这件事。我现在说我入行8年没有倦怠,但是我是在入行4年左右的时候,我还没有下定决心说我这辈子就待在生涯领域,因为我只是觉得我这件事可以做得还不错。但是我一直在努力的爬,因为这里面技能要上升其实挺难的。


有一天我老公跟我说,他都观察到了,他说我觉得你真的很喜欢生涯,我就很吃惊,我当时的感受是吃惊,我说为什么?他说我看你现在连英文版的书都会看了,因为我其实蛮讨厌看英文版的,主要是因为累,你要把它接收过来,就比看中文版要累。我很爱看书,但是我真的受不了英文版,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碰它。


但我们生涯领域里面是有英文版的书没有翻译过来,没办法,所以我老公说你看你都这么认真的都会看英文版的书,甚至说你看这么厚的这些理论你都能很认真地记笔记,做过笔记全都过一遍,我跟你结婚这么多年没见你这么努力过,所以这就是他的观察。于是我会反思说好像我还蛮喜欢生涯的,接下来就是我周围的朋友又会给我很多相似的观察,所以直到我大概四五年的时候,我才确定的说我这辈子不想离开生涯领域了,我真的很喜欢。


所以你看我跟它是完全相符的。我用我自身的经历去感受了一下,我跟它是完全相符的,要很在行你才可能产生。但并不是说在行就一定产生,因为我们刚说了在行、社会需求还有本身的热情,再加上花时间,你要让它这个事情能做好,我想让你想象一件事,比如说在你现在所在的工作中,假如在你的工作中里面肯定有同期的一拨人,其中有个人他能把他现在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他一旦做得比较好,就会有一个周围人会很喜欢他,并且很认可他,同时他能感觉到自己开始被需要,他自然而然就开始很喜欢了。所以我想多分享一个刚好也是这两天学动机心理学的一个感受。


在动机心理学里面,实际上它会专门提到有三样东西,就是自我决定理论里面有三样东西会跟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你感受一下。如果你很喜欢一个工作,是不是本质上也是因为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有幸福感?你做这个工作的时候用一种上班如上坟的心情,你肯定就不算,你肯定就不算是喜欢了。所以其实自我决定理论里面会讲到有三个很重要的需求,只要你能满足了,其实你就会特别的幸福。


第一个东西叫自主,自主就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能力,包括你对你自己的这份工作是有控制能力的,能够感觉到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重要的。我们拿两个老师的工作来举例,有的老师就能够感觉到我对我自己的工作的控制力,也能够感觉到我自己的这份工作真的在帮助一些人。但是请注意,同样一个课的另外一个老师未必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在你当年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们学校里面也有那种特别棒的语文老师,特别棒的物理老师,这些老师似乎自己就能咕噜咕噜的发光,因为他有一定的自主,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以自主对一个人的幸福影响很大。


第二个是胜任,就是他能够擅长的去做他当下的这些事情。可是好多人就到不了胜任级别,比如当年我跟我认识的一些小伙伴,我们大家都觉得讲课这件事很开心。但是问题是把它真的要变成一个你擅长的能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可能会从里面一点一点地抠,什么地方用什么模型,什么地方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站在哪个角度里去讲,它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这个故事放在这合不合适,如果我用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我换一些词,你知道一个故事里面甚至换一个词,那个故事就不太一样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要去琢磨的,它都是胜任里面的部分。但有的就不会有人就这样了,他当然很容易慢慢厌倦了。


第三个就是归属,如果你前面有自主,有胜任,第三个你还能通过你的工作跟其他人建立一种链接,你的整个幸福值不会太低。所以大家琢磨一下,如果你觉得当下你的工作不是很有热情,并且你不是特别的幸福的话,你琢磨一下是没有自主度吗?你感受不到你自己的重要,还是说其实你没有达到擅长的阶段,还是说实际上你的工作并没有跟他人建立更好的连接。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小小的悖论,如果你现在是在一个特别底层的工作里面,你刚入职做的都是杂活的状态下,的确不太容易感受到,但是这就是一个过程,你可以缩短它,但你挺难做到的。我们见到的大量的职业很难说你一进去就做什么,人家就给你足够的自主度,你还很擅长,你还特有归属感,别人都赞美着你。这种很难,因为领导不可能说把那些杂活他来干,然后把这种很有创意的有自主度的这些事都交给你来做,因为他也没有看到你的擅长的部分。


所以注意,如果你现在感受到让你不幸福或者不开心,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我刚刚说的这三种特别基础的需求,你可以把它当你身体必须的养分,但这些养分可能会有缺失,自主、胜任和归属,然后你不妨试试从这三点里面在你现有的工作中做一下调整。


比如我前面说有一个10年的老师,当我跟他说其实他可能对老师这份职业本身并不厌倦,而是因为他用10年的时间都在讲语文,讲的实在是有点烦了。我们就在想,既然讲的有点烦了,你已经做到最擅长了吗?先说能力这件事,你在你们学校是不是最棒的语文老师?你在国家一级的那些语文老师所做的那些事情里面,有没有对比过你跟他们的差距?你有没有更多的去看到你现在教语文的这件事情对学生的帮助是什么?从而你才能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


这里多说一点,其实每一个工作都有可能去创造自主、胜任和归属的。好多人都会说我是被迫或者怎么样的,但我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领导让你照着抄一份资料,这最简单了。让你抄一个资料,听起来这就是一个完全拷贝的工作,但是在这份工作里面,你可以决定版式,你可以决定印刷出来的效果,你也可以决定你怎么样尽快完成,还是你稍微的安排一下前面的小事然后再完成这份工作。


其实你能够去决定的地方仍然是非常多的。我们通常在自主这件事情上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从而让自己更不开心了。这一点多说一下,因为很希望各位真的尝试着在你的工作中想想你还能做点什么,然后能够更多的为自己争取到一些自主,从而让自己觉得更幸福,也许你也会爱上你现在的工作。


我们现在给你一个结论。



第一件事,你得投入了才有可能真的爱上。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就好像你可能会喜欢一个男孩子或者一个女孩子,你大概喜欢这个男孩子或女孩子的颜值。就像前两天我听婚姻爱情心理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说一个男孩子如果长到一米五几,他可能就需要长一张倾国倾城的脸;但他如果长到一米八几,他只要长一张差不多的脸。我们喜欢一个人其实就是一眼看过去,他的高度,他的外貌;但如果你真的很爱一个人,一定是这两个人之间有长久的价值交换,你很喜欢这个人的比如说才气,而且他的才气让你始终很认可,所以才会有长久的一个状态。


所以回过头来看,你在工作中也一样,其实很少有那种你一眼看着就爱得要死的工作。如果你真的一眼看上就爱得要死的,你也要干一件事,它有可能是艺术照,所以你得去跟做这个职业的人聊一聊他真实的工作状态是什么,而不要仅仅只是爱上艺术照,你也得知道它作为一个工作,它交换出去的能力是什么,它每天的典型工作状态是什么,所以这个要多说一下。我们要尝试着让自己的热情表现出来,其实不要着急,你可能真的会慢慢爱上的。


除此之外,假如你没有这种很浓烈的热情的话,它并不会阻止你表现卓越,也就意味着像我刚说10年的老师,他就会发现老师这个职位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我爱的要死,但他仍然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好,因为这并不是他讨厌的范畴。比如说我跟他说去做财务,他打死都不去。所以你就会发现他在相对喜欢的状态下,也可以慢慢的更爱它。


最后一个,假设你对一个东西很在行,就可能产生热情,花时间努力让它变得拿手,你才能因为拿手了才能增加掌控感的价值感。很少有人说你很差,然后你还很有掌控感,这个就有点奇怪了。我接下来想教各位一个工具,刚才说的都是跟各位分享的一些研究和观点,因为这些研究观点影响了好多人,好多小伙伴都来问我说我要找到充满热情的工作,所以我们来说说看如何找到充满热情的工作。


有个工具叫兴趣漏斗。



所谓漏斗的意思就是说从上面一点一点进去,然后漏下来的我们最后想要的,我们漏的时候得漏什么东西?第一层是我刚前面提到的三分钟热度不可怕,三分钟热度很正常,在我们的第一层大漏斗里,还是蛮希望各位是有三分钟热度的,因为说明你是一个蛮有趣的人类,就是你有趣你才会对很多东西感兴趣。所以恭喜你,你在第一层里面可以有大量的兴趣。


像我见到有的小朋友喜欢料理,喜欢品酒,喜欢电影,喜欢看书,当然可能还会喜欢旅游,还会喜欢做抖音的拍小视频,这些东西可以多,而目甚至可以越多越好,因为它是漏斗的第一层了。还是蛮希望大家做一个有趣的人。


如果你这一层特别少得怎么办?如果你这层多不怕,少的话你可以让自己尝试着破开自己现在的状态,尽可能多交点朋友,让他们带你去试试一些新的人生,你可能也会喜欢上。比如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因为我很懒,所以我其实很少喜欢那种需要动手的很累的事情,但是有一次跟他们去参加一个做木工,要把木头做成勺子的那种事。


我那天刚好也没事,我说那就一起去,然后就去做了一下,结果居然发现那个过程我也很开心。所以你看你必须要破除掉自己的不喜欢,你至少要对新鲜的东西保持着一种好奇,去试一试,你试完了不喜欢也可以。所以在第一层里面还是蛮推荐你们有更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但是不要逼着第一层的东西全变成工作。对有的人而言,他真的把他特喜欢的东西变成工作了,那就意味着别人要对他特喜欢的这个东西提要求了,然后其实就变得不那么喜欢了,都有可能。所以在第一层里面开开心心就完了。但是你记得,如果你想从这个里面找工作,你得让第二层有点东西,比如说在料理里面,你可以做料理,写料理,如果你做料理做的特别好都可以开店;你写料理、写作特别好,你可以当美食家品评家;如果你拍摄的特别好,你就可以拍《舌尖上的中国》了。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到了第二层它其实背后都会有着有一个动词的技能。


到了第二层,各位你们都要有一个动词的技能,比如说刚才我说的写作、拍摄,还做料理。所以从你喜欢到你能做之间是要时间的。你想想看,像我跟你说我很喜欢播音,我看见别人播音觉得好厉害,那是一个完美的状态,但我真的能够去做播音吗?老师最早让我念只有这么长一段这么小一本书的新闻,我每念一个字老师都说有错,我每一个字之间的包括我现在说话,我的每一个字都能被老师骂死,我在那段时间练习的时候都不敢张嘴,因为一张嘴就是错,每一个重音的地方,每一个该停顿的地方全都是错。一个原本简简单单说话的事儿,我那会练的时候就会觉得啥都不会了。所以你就会发现一直练到让老师觉得还行,你可以出来了,其实它背后是需要大量的努力的。


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要多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在今天看到的任何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们的背后一定经历过无数的技能的修炼。所以你在今天看到一个写作很厉害的人,他一定写了很久。我举个真的例子,8年前我认识一个老师,因为我在图书公司里面做过3年,所以他们希望我分享一个图书公司的事,我就分享了,结果这个老师就意识到说他每天都要做写作练习。当时好几个人都说想写书,但只有这个老师每天练。他早期写出来的文章就想让我帮他转发在朋友圈里面,然后我就告诉他我不想转,因为我觉得整个文章就那样,我觉得那个例子也很假,那个逻辑也很不清楚,所以我就不想发,我就很委婉的拒绝了。


好玩的地方就在于隔了几年有一天我去刷朋友的朋友圈,刷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我说这篇文章真不错,浅显易懂,例子清楚,然后我再一看作者居然就是那个老师,然后我就转发了。之后我就跑去跟那个老师说:“你这写的这个文章真棒,你怎么做到的?“然后这老师说就从那次我给他分享完一本书,当时分享的那本书大概的意思是,其实写作是一个练习,没有什么所谓的,当时我找了很多例子,也有几个很出名的作家很清晰的告诉他们,不要等什么所谓的激情,你就每天坐那写固定时间写,就是这样一件事。然后他说他就真的遵从了,每天练,八年了,现在他已经出了两本还是三本书了,我就还蛮震撼的。


你看就写作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咱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一个学习,写作这事对咱们来说应该算是一个能做到但应该到不了擅长的事情。如果你到了擅长,不管你是公文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虚构写作,你到了擅长的级别,就是别人都能看得见的一个级别了,你很难被埋没。你想想看,在你们公司里擅长写作的人有几个?拍摄也一样,你以为拿个机器把灯一开就叫拍摄吗?根本不是这回事。所以你可能会在拍摄的里面,你会发现所有的构图、光线等等,那些东西其实都是需要考虑的。


艺术类的作品里面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是你做了一个好的,就以为这个东西就已经可以跟你一辈子,不可能,没有哪个艺术家一生就一张画。在我印象中所有的很知名的人,他基本上都是有好多作品的。所以你会发现你不能说你有一天凭着运气什么的拍了一张照片,这辈子不拍了,而且在拍这张照片之间你也从来没有拍过,你就这一张照片拍的很棒,不可能。就像我这样的小白,我还当年被我老公拽着跟我讲光圈之类的,只有这样在你真正在做的时候才有可能出来一个差不多的结果。所以别忘了要多么努力才能做的毫不费力。


只有到了第二层你才有可能当工作,到了第三层你才能成为你的热爱。第三层意味着其实有价值了,这个价值就是我刚刚已经跟各位说过的,就是你至少能找着工作。你不可能永远爱一个,如果一个人非要爱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从来没有过给你好脸色,也从来没有对你有过温柔,然后你还狂爱他,这事很古怪。我们的爱其实通常都是对方能够给予一些,我们才能持续的爱下去。爱还是蛮费力量的。所以在最后一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对方也得持续的给。比如说他给我薪酬,他给我认可,他给我更多的小伙伴们的关注,或者我能够帮助更多小伙伴都是可以的。


所以你会发现真的到最后一层的才是我们所谓的秩序,就是你感觉我这辈子好爱好爱它了,我们得经过几层了。


第一层站岗的是谁?站岗的是你喜欢的有能力的,所以第一层往下漏能漏到第二层的都是因为有能力的。能力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喜欢,就像我刚说的我喜欢播音,我就老老实实去上课学的播音,所以你不要在那里光喊我喜欢,比如你喜欢写作,那就老老实实写,不要只写一篇两篇,因为没有被看到的时候你都不算。


第二层站在这里站岗的是谁?是持续的价值回馈。你写的东西不错了,周围人已经开始有赞美了,你就可以去参加比赛,然后被看见,你可能就会拿到很多的正面的反馈,才能持续。


我们每个人身上很厉害的那个东西,你会发现它的背后需要你天赋的东西,但是更需要的是投入的东西。如果没有投入,好多人一直都在喊我天生能不能做,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你看我们说天赋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回到一个技能状态下,并没有回到比如说写作的天赋,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其实你的那些天赋可以干很多事。比如说我用的盖勒普的那一套,我的战略就很好,但我的战略可以让我做好很多工作。


但是我要想做好,把它甚至变成我的一个优势,它的核心还在哪?还是在投入,跟我们刚才讲的兴趣漏斗是不是一模一样的一件事儿?它更多的想要找到理想工作最大的一层,其实是在这。我们真的得想办法去学去做,然后把它变成一种擅长,它才能变成理想的工作。所以大家千万别忘了,如果未来你真的想用优势而活,其实在这个地方死掉的人更多,因为在今天无数的测评都会很容易地让我们发现天赋。但这个天赋既然是天赋,它是冰山以下看不见的,如果想让人看见,投入真的得跟上。


讲到这儿基本上关于热情的事我讲明白了,我们再来说一说关于社会需求的影响情况。有几个事跟你们分享一下。第一个事是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如果你真的在某些事情上或者你喜欢一些什么工作的时候,你只要喜欢它,你就一定要去找人做职业访谈,喜欢的工作千万不要只喜欢。我强调一下做职业访谈,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业里面你得找三个人聊一下,因为对很多人而言,找理想工作并不是在原有的工作上继续努力的,很多人都是想换一个,你一定要做这个。


就好像说你要嫁给一个人了,你连他的朋友都没见过,你都没跟他谈过恋爱,你嫁给他那不是赌命吗?所以基本上在这个里面一定要做一个职业访谈,相当于跟他谈个恋爱,做职业访谈找三个人,然后问一问你们工作的情况是什么样,小白到了你这个行业里面大概是什么样。你把这些都了解了,你就可以去学习了。不要先去努力投入很多,最后发现人家不爱你也是挺惨的事。这就是关于社会需求的。


第二件事,比如说很久以前,我十几年前工作的时候,我同学也有电子商务的,但他们那会都会觉得电子商务好多人都没有按照电子商务就业,因为会觉得这是骗人的。当年大家就包括我自己,真的无法想象衣服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在网上买,试都要试好几回的东西怎么可能在网上买。但你看今天都非常顺畅了,那个时候简直不可想象,所以就会觉得电子商务是个什么东西。可是对于我们所不理解的这种可能未来成为趋势的这种各位需要注意一件事,就是你得保持着一种拥抱态度,而不是拒绝态度。


比如说我同样两个商务的同学,假设他觉得这个东西是骗人的,哪怕他做着其他的工作的时候,他仍然可以关注这个领域的信息。没人说你一定要在这个行业从业,但你关注这个领域的信息是应该做到的。可是我们今天好多职场人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一旦进入到一个工作之后,我其他所有的都不管了,就好像其他跟我无关了,而这种很容易被淘汰。所以一定记得我们对外界的信息一定是拥抱态度的。而且如果你的信息掌握的越多,可能当你发现电子商务好已经有点回暖了,你就可以加入了。所以它其实是为你带来一种可能性的。


另外它还带来一个事情。你有没有发现像最近的教培行业里面,你能说他们不优秀吗?你能说他们不好吗?但是有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他至少在职业的选择上面就就断崖了。哪怕你在一个特别平稳的河流上待着的时候,你也得提前规划,去看到更多信息,所以我一直跟那些小朋友们说将来你的技能到其他领域其实还是可以用的,但你一定要提前就看得到,并且不能只是就这么一个技能,然后就死都要抱着这一个技能。


因为我们今天一个技能很难活,我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就像我们刚前面就讲了弹性的、可受雇性需要更多。所以关于社会需求,我并不打算跟你来论证一下怎么影响,但是至少你要干一件事情——如果你是跨行想要选一个新的,你要做职业访谈:如果对于其他的更多的信息,你得拥抱,你得随时去关注着那些职业信息,而不要只禁锢在自己的岗位里。


还有一件事,既然我们刚才说了你不能禁锢着,你就得终身学习了。我稍微说一下终身学习的一个状态。我只是假设,如果你现在是一个人力资源,你人力资源刚开始的时候做的还可以,到这个时候你可能做得非常顺畅了,你开启新的学习。不要等你做得非常顺畅的时候,到这儿就有点晚了。当然了我们今天的职场人很多人到这就到这了,再也不学了都有的。


在差不多八成的时候,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大概是可以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并没有到顶点,所以你能感觉到你可以完成,但你也仍然还在持续学习的状态下,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焦虑值不像刚开始的那种新人,或者说是你刚入一个新行业的那种担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得提醒你自己该学习了,所以这个时候该养第二技能了。


我当年就是先养咨询技能,我咨询技能养了一年多快两年,那个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开始收到了很多好评,但并没有到已经非常棒的地步。那个时候我就腾出一些时间,腾出一些精力开始去做培训。当然用了很多年培训才能做起来,因为真的很忙,培训加咨询一直做到今天,然后我就会发现我开始要去培养我的写作了,所以我现在就要开始把写作的技能用定量一直往前走,所以永远都要在没有到顶点之前就要开启新的了。这个是我们终身学习叫也被称之为第二曲线。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然后你才能去拿到弹性可受雇能力。不可能凭着一个过去的吃老本就能吃一辈子,因为世界的变化会很大。


到底应该在什么样的时机下终身学习呢?给你准备了一张图,这个图来自于古典老师,新精英的老大。



古典老师他提出的是什么?你看这里有几条线,这条橘黄色的线叫生存线,指的是不管你上不上班,你哪怕窝在家里,你还得吃喝拉撒,所以每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都不是0。我们的生存线真的会上升,比如说当年大学吃个泡面就行,四五个人一个宿舍也能忍。但你大学毕业了,后面就不能忍了。还跟四五个人合租,有的人都已经不忍了。所以你会发现你的生存成本一直就在上升。当然了也有人只是汽车不行了,要劳斯莱斯。所以这些都是你的生存线,它一直在上升。可是注意一个点,我们不可以让生存线抖升,生存线抖升其实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蛮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再让你看一看的是第二个灰颜色的这条线,这条线是我们的工资线,也叫我们的发展线。你会发现我们从一开始收工资,在职场的头几年工资涨起来挺快的。所以你看好多小伙伴跟你说可以跳槽,那是因为他在职场的早期,现在拿1000跳一下变2000是有可能的。但你要真的成为一个公司的中高层了,你现在年薪三五十万,你说你换一家公司年薪百万怎么可能?极少的。你说你现在年薪百万,换一家公司年薪200万也极少的,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所以你看我们的发展线,我们的工资线早期涨的会比较快,然后到后期就比较平缓,甚至到职业的整个快到退休前它可能还会降下来,所以你会发现这是我们的工资线。


接下来是我们绿颜色的这条线,这条线是由好多线构成的,是我们的成长线。前面这三个虚线的绿色可以发现不仅不赚钱还得付出,你看横轴的收益为0,它都在零以下。你大学毕业以后,你所学习的任何一次去听课,包括我报了一个中科院的一个跟心理相关的课,大概3万多,然后当年上课的时候报新精英也是其中一个课就2万多,剩下的大概总共加起来也得4万多。所以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有很多很好的课程,但是基本上你去上课的时候你都得有付出。如果你连这个费用你都还没有,你也没有这个时间,你就还没有到可以去有事业期的时候。


来看一下第一个橘红色和灰色的交点,这里这个交点之前说明我们赚的工资连我们的生存都覆盖不了,我们可能还得让爸妈帮我们交钱交房租等等,在这个时候坦自说你可能很难拿到自己的事业,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先把自己养活,活着就好,先努力让自己活下来。


因为你真正到了第二条,这个时期之前,你的工资已经覆盖了你的生存线,你基本可以养活你自己了,不再问爸妈要钱养你了,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投资下面绿色的线了,你得不断的去让自己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然后不断的让自己去有一些新的技能开始去做。它基本上总得有一个时间才能兑换成为一个工作,因为我们说了兴趣到能力还得有价值,你能力那块要练出来需要时间,所以在这个里面就得做事了。而且注意它可能并不是一投资就成功的,它可能还得经过各种各样的磨合。


我们最后一个点为什么放在这儿?它们俩有区别吗?有,如果你的新事业能够覆盖生存线,我们就会认为你可以转型了,不要等着它覆盖掉你的年薪,因为好多人到这个年龄的时候,他的年薪可能已经非常高了,而他的新事业刚起步多久,他可能真的没有办法马上能覆盖年薪,但只要能够覆盖你的生存线,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时机已经到了,但是具体的决策还是要当事人来做的。


从整体来看,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有很多的兴趣,但是如果你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你得在你的工资能够满足自己生存的前提下,把第二层有能力的层次锻炼出来。一旦你锻炼出来,有人雇佣你才有可能形成你的第三条线,也就是你又喜欢又有能力、社会需求也不错的理想工作的甜蜜点才会出来。


实际上,纯粹是找找社会需求,你一查就查出来了;能力你要慢慢去锻炼。其实就是关于热情或者喜欢这一点,让很多人卡死,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把这一点讲透了。你可以有三分钟热度,但是你要把它变成能力,而且在这个能力里面要不断地去筛,筛什么?筛的就是你的能力层面和社会需求层面。有的社会需求不够的,持观望态度继续等一等就好;有了社会需求的,你就可以准备就业,直到它能够养活你,这时候去开始跳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了。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