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邹小强,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有些目标是项目型的,有些是习惯型的,并且它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达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针对项目型的目标,我们怎么制作出行动计划。
你以前应该给自己定下过不少目标吧?比如早起、跑步、背单词、学尤克里里之类,但总是坚持不下来对不对?你以为是自己三分钟热度,或者是有拖延症。其实,在我诊断了1000多个半途而废的目标之后发现,大多数人都是被自己庞大的目标给吓倒了,没有信心去完成。
就拿学习画画来说,这是你很喜欢的事,动力很足,可是画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看到自己画的没啥进展,再想想要真正能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还要一年两年这样学下去,太可怕了,简直是遥遥无期呀,于是就失去了信心,开始拖延了,最后放弃画画,以三分钟热度告终,你看到了吗?拖延和三分钟热度只是表面现象,失去达成目标的信心,才是根本原因。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自己一直在用的方法叫“倒推计划法”,就是在现状和最终目标之间画一条路线图,每次达成一个小目标,就会一直充满信心的走到最后了。
我学到这个方法要从几年前听到的故事说起。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有一个名叫儿玉泰介的日本选手力压非洲军团夺得冠军,并且创造了当时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27年,直到2013年才被打破。
比赛结束,记者采访的时候,儿玉泰介说:“我每次比赛之前,都会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观察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物记录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以此类推,一直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先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然后又开始向第二个目标跑去,原本漫长的赛程就这样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轻松达成。”
的确是这样,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就没这经验,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就放弃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后来我按照儿玉泰介的方法,提前记下沿途标志性的地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最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亲自验证有效之后,我把这个方法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的项目上,效果也特别好。
我们用“11月前出版一本时间管理书”这个项目举例,我先在本子上画一条蜿蜒曲折的线,就像是一条马拉松路线,然后我问自己:“这个项目的终点线是什么?”
当然是11月在各个书店上架的那一刻啦!然后我把这句话写在线上终点的位置。
“如果这是终点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标志是什么?”写完之后我继续问自己。
“对我来说应该是交稿,大约在9月底吧,10月初就要走出版流程,包括审稿、编辑、装帧设计、印刷等等。”我把这个也标在线上。
“接下来的标志呢?”
“要在9月底交稿,我起码8月底就要写完,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我预计要写10万字,每天如果拿出两个小时写作,按每天能写1000字计算,大约要四个月写完。我再缓冲一个月,要五个月写完,那么我3月就要开始写。如果3月开始写,那么我1月和2月就要整理资料、联系出版公司、积累案例。”我就用这样的倒推方式,把达成目标的标志物都列了出来。
但这还不够,我要一直倒推到现在才可以,“现在”这个时间点,才是这次项目马拉松的起点,而且越到现在越要明确具体的行动计划。所以我问自己打算未来一周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
我未来一周的计划是:
1.整理当年学习时间管理的笔记;
2.浏览市面上所有与时间管理相关的书;
3.试写一篇时间管理文章,收集大家的反馈。
明天计划列一张市面上与时间管理主题相关的书单。
你看,把项目计划从终点倒推到明天要做什么,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一张达成目标的路线图,有了这张图,我们不需要总想着终点线,只需要关注下一个标志物是什么,就不会被庞大的目标吓倒了,你会充满信心的跑过一个又一个标志物,然后抵达终点线。
好,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是被自己庞大目标吓倒的表现,用倒推计划法可以让你聚焦在下一个小目标上,然后分段实现大目标,那么下节课,我们会一起制作帮你养成好习惯的习惯培养卡片,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为课稿】——————
【今日作业】
请你用课程里提到的倒推计划法,画一张达成100天目标的路线图,并拍照上传。
注意:请务必认真对待此次作业,求精不求快,它是你后续达成目标的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