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和我两个侄子玩过过家,简单说一下今晚上的收获感悟。
我的两个小侄子一个10岁,一个5岁,大的读小学三年级,小的读幼儿园。他们两个脾气挺像的,基本上和我姐夫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超级活泼,嘴巴也挺厉害的,就连我也说不过他。
因为我姐上的是晚班,所以今晚上吃的比较早,等我到家的时候,他们两个应该是已经吃完了一碗,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当我准备吃第二碗时,大侄子就跟我说比赛吃饭,看谁先吃完。我看着今晚上他们乖乖坐在饭桌上,老实说,我心里确实有点纳闷,这不我就很爽快答应了他。还好后来知道了他已经吃了一大碗,所以在他准备向我索要米饭时我阻止了他。
他用第二碗饭和我较量,一个小孩和一个大孩较量,结果毋庸置疑,不过大侄子也丝毫不甘示弱,决定硬着头皮干完第二碗,喝了半碗汤和一瓶250ml花生牛奶。
饭后,看着他撑着非常难受的样子,我哭笑不得,他靠在墙上,无法动弹。
其实,我大侄子的脾气属于那种非常倔的类型,我给他打了大量的心理预防针,他还是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态,在明明吃饱的情况下还是硬着头皮干完了第二碗。
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这种性格还是值得我借鉴的,如果说在每天的生活里有他一半的干劲,那何愁大事不成?
饭后,我让他们两个坐下来休息休息,他们蛮听我话,乖乖的坐着不动,小侄子还好,他说自己也吃了两碗,只是一碗一点点而已,到现在只是打了个小隔儿,而大侄子就惨不忍睹了。
后来,我放着读书音频,我让他们两个坐在我旁边休息休息。
也不知道是怎么开始过家家,好像是大侄子拿的牙签和八宝粥的铁盖片做的镰刀,锄头,洋铲,扫把。我问他做来干啥,他说拿来卖。
“怎么卖?”
“锄头2元钱,镰刀5元钱,洋铲3元钱,扫把10元钱。”
“你卖这么贵会有人买吗?”
“我有钱,我买!”
哈哈哈,只能说小孩子的思维逻辑真的是可爱,然后就开始我们的过家家。
我承认今晚上吃饭就没怎么看手机,全程陪着他们玩,帮他们做电饭锅炒锅,砍柴火,种小麦,养鱼塘。
在这个游戏里,我扮演的角色和他们一样,没有叔侄辈分,只有朋友关系,我也全程融入其中,没有分心走神,没有让我的两个侄子失望,我们都愉快地度过了今晚。
总结:只有让自己与他们成为朋友,游戏里没有辈分关系,一切保持平等互利,那么我和他们的距离就没有隔阂,90后与10后这两代人没有产生代沟。
你聊一句,我捧哏一回,这样聊下来他们笑嘻嘻的,好像一切就没有那么复杂了,我说啥他们就是啥,虽然一时半会改变不是特别大。
不过也有非常大的阻力,这里我就换种写法。
平和的声音可以抚慰狂躁的心,这是我今晚上总结出来的,以暴制暴,只会让结果更爆,让孩子抓狂。
就好比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孩子因为不小心盛饭盛多了,家长们就会批评指责孩子。
————————————————————
“你看看,你看看,叫你不要盛那么多,你非要盛,我告诉你,你要吃不完有你好看!”
“谁说吃不完的,那我非要吃完。”
孩子这时候是需要家长的安慰和鼓励的,以暴制暴的目的是让孩子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下次孩子还会可能犯错,因为他就想证明自己可以,自己能行。
孩子吃完了,他现在是撑得非常难受,找了一条凳子坐在角落里休息,这时候他可能在反思,觉得自己做错了,后悔了,自己不应该吃那么多。
注意注意,我在这里换位思考,毕竟我不是那个吃撑的孩子,我也不是神仙,但我可以换位思考,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推理他当时的其中一种心理活动:“好撑啊,好饱啊,我不该盛那么多饭,我也不应该把饭都吃完,下次不能再犯了。”
另外一种:“好撑啊,好饱啊,早知道就听家长们的话,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还有一种:“好撑啊,好饱啊,不过我还是吃完了,哼,没有我办不到的,虽然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最后一种:“好撑啊,好饱啊,下次我还要这么做!”
这里给大家选选,当家长说哪些话时,孩子会做出哪种心理活动?
我劝了大侄子,“今晚上是不是吃撑了?”
不作声,
“我知道你已经很棒了,给你比个大拇指。”
不作声,
“但是要记住,咱们吃饭的量要讲究适量原则,不要一回吃太多,也不要不吃早餐,咱们一定要三餐准时吃饭,哪怕一餐只吃一口,都要按时吃饭。”
还是不作声。(这里我感觉他应该是知道自己错了,下次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突然一声暴怒的声音,
“好啊,叫你不听话,现在错了吧,都说了吃不完吃不完,你非吃……”(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扮演一回小孩子感受一下)
我想我之前的努力可能要白费了,我的方法是以柔制刚,利用太极拳化解少林龙爪手。
水渠溢水,不是靠堵,而是疏通。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劝孩子,我觉得成功的希望是大于批评指责的。
希望以后各位做家长的,要注意教育方式,以平等的关系来处理好与子女间的相处模式,以朋友的关系帮助他们改掉很多不好的习惯和毛病,而不是靠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们实施命令式语气,打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