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大公教的形成》读后之四

2023-04-18 18:42:47
0
425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谈到“知行”的问题,反复讨论,反复思考,反复总结,恰恰说明了咱们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一直是个问题。不管内里如何,至少表面上,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而儒家的创始人——“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生前境遇并不如意,用某种成功学的角度看,他老人家也不算成功。所以,传统儒生的“知行合一”是要付出不小代价的——至少有这个可能。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用西方社会学家的观点来分析,知识分子不能总是妥协,她还为此援引了北京大学历任校长的例子。当然,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也只能如此,“将以有为也”。

基督徒特别中国情境下的基督徒,当然也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不过“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从一开始神就通过牧者教导我们,世界并不是我们的家,即便你再爱神,也不必然保证你在此生顺遂如意。相反,神藉助牧者不断教导我们,我们“这世间有苦难”,只是有“耶稣基督”这个港湾。如果认真去读,会发觉《圣经》除了开头像神话故事外,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人性的光辉没有多么照耀大地,即便属灵伟人身上也常有瑕疵。上帝差点灭绝人类,只是留了“诺亚方舟”救了诺亚一家。亚伯拉罕居然贪生怕死说美貌妻子是自己的妹子,免得别人挖墙脚害了自己占有撒拉。以撒偏心,就为了好吃野味,只把祝福给长子以扫……作为上帝选民的以色列人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藏污纳垢的历史。后来虽然去了埃及又出埃及,入了迦南地,由士师带领他们击退外敌的进攻,又有扫罗王大卫王等一系列君王统治引领他们,但后来还是因为自己的罪恶分散到世界各地,耶路撒冷有三千年历史,可以色列的血泪史屈辱史就达两千年,直至1948年以色列复国。

是不是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相差很大?但认清自己是个“罪人”,承认了现实,丢掉了许多不必要的幻想,是否实践“知行合一”包袱会小一些?为了做而做,因为对而做!即便短期内乃至一生都看不到所谓简单的“顺命蒙福,逆命受诅”的“福”?当你读《圣经·希伯来书》十一章时,你就知道了此生全然爱主的可能下场!如此,更能向世人证明此知为”真知“,此行为”真行”——因为那是用常人最宝贵的时间金钱精力乃至生命为代价的……先有“真知”——正确的三观,再靠上帝去践行“真知“,无论结果如何,此为“真行”!“知行本来合一”,“知行需要合一”,“知行必然合一”!

而我们相信“大公教的形成”理当也是知行合一的进程。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