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2024年的第一期读书会活动会这么快结束,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当这21天结束后,自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普通人啦!当这一天到来,我以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仪式,会让这一天华丽退场。
现实打破了我的幻想,我依旧还是我,只不过这21天,让我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自己的爱好一定要坚持下去。
之前我参加过很多读书活动,而我也坚持了21天,但结果确实狠狠打了我的脸,因为我的坚持,是一条错误的方向。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坚持,只会越来越错。
有人曾说过,方向远比努力更重要。确实是这个理儿,只要方向正确了,虽然过程曲折,但我们终会到达重点。如果方向错了,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这21天,我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书法和阅读。于是我按照自己的初心,找寻了关于书法和阅读的书籍,分别是《王羲之》和《如何阅读一本书》。
其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对我影响极深,里面有一个观点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那就是我们要在阅读的领域找到其中的一个自己热爱的主题,并有可能一辈子围绕这个主题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
就比如说文学为主题,首先指定计划,找几本介绍文学的书籍,明白了文学的内涵,就要找几本有含金量的文学著作进行研读剖析,并输出读书笔记,尝试自己也开始动笔,看看自己的火候如何。
当我明白这个理,我推翻了我之前的理论——泛读比精读好。
泛读是好,我们可以阅读大量的书籍,接触到广泛的领域,涉猎一些自己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但结果都是些皮毛,得不到精髓。精读可以让我们在某个领域深究,最后有可能会成为这领域的专家,也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社交聊天中成为“主角”,成为社牛。
其实,精读前期很慢,但是读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掌握到精读的逻辑框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制胜法宝。到了中后期,自己的阅读速度就会加快许多,到那时,我们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深的领域。
我们会抱怨自己阅读完后会遗忘,可能就是泛读过后,没有经过大脑“加工”,没有通过读书笔记进行巩固,就会慢慢遗忘自己读过的内容。为什么有些内容不会忘记,因为不会忘记的内容,就是自己兴趣浓厚的主题,大脑飞速转动加工,如果此时我们赶紧输出笔记,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终身难忘,至死不渝。
也许是这个灵感,我今天才赶紧写下这篇感言,生怕到了明天又没有灵感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精读还有个好处,就是阅读的过程中,其实在建一座房子,首先打地基,打好地基就开始搬砖砌墙。如果泛读就没有这种成就感,就像我们小学学的一篇课文,讲一只猴子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捡了南瓜丢了西瓜,最后捡什么就丢了之前的东西,以至于它到家后什么都没有得到,这个故事中的“猴子”就好比是之前泛读的我。读了这么多,真正有用的理论却没记住,记住的都是些“芝麻”大小的无用的文学。
所以,接下来的阅读生涯就要延续本期的阅读方略,改变自己之前的理论,一切从“打地基”开始,沿着自己的主题深挖下去。无论是不是读书会活动,只要自己的初心不会变,那么我相信自己终有成功的一天。
还有,给自己一个额外的目标,就是输出读书笔记时,争取按照文章逻辑来“生根发芽”,要让读者心中有一个框架,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又继续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