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论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四)

2024-02-27 23:35:20
0
178

三、第三种观点: 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持此观点的人就更多。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再到别林斯基、托尔斯泰都力主“有机统一”论,认为艺术之美就存在于作品整体的有机统一中。不过,亚里士多德、别林斯基和托尔斯泰等的“有机统一”论,系指作品的结构而言, 侧重于强调作品形式方面的完整性和有机性。黑格尔所论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论,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他的观点。

 作为运用辩证法的高手, 黑格尔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割性, 他说:“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一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内容之所以为内容即由于它包含有成熟的形式在内。”在这里黑格尔把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看成同一事物的两个相互依存的侧面,无内容即无形式, 无形式即无内容,内容与形式永远是同体的、密不可分的。对此,列宁予以肯定评价,说:“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 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黑格尔把他的这种辩证法运用到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中去。他说:“文艺中不但有一种古典的形式, 更有一种古典的内容; 而在艺术作品里, 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如此密切,形式只能在内容是古典的限度内,才能成为古典的。假如拿一种荒诞的、不定的材料做内容,那么, 形式也便成为无尺度、无形式,或者成为卑劣的和渺小的。”他还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 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我们可以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内容就是特洛伊战争, 或确切点说,阿基琉斯之震怒;我们或以为这就足够了, 其实都很空疏,因为《伊利亚特》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史诗, 乃是它的诗的形式, 而它的内容乃是依此陶铸而成。同样又如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悲剧的内容,乃由两姓的仇恨而引起的一对爱人之毁灭;但单是这个故事的内容,尚不足以造成莎士比亚不朽的悲剧。”黑格尔的意思是,一定的内容本身已含有某种外在的、感性的形式,一定的内容与一定的形式应该相互匹配。一定的内容必然赋于一定的形式,反之, 一定的形式也必然赋于一定的内容, 内容与形式溶为一体,不可分离。而艺术和美也就在这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曾经是黑格尔思想信徒的别林斯基这样说:“作品里呈现了思想和形式的具体融合,其中思想只通过形式而存在。以确切不移的必然性为基础的‘创造的自由’这一规律派生了‘具体性’规律。任何艺术作品之所以是艺术的,因为它是依据必然性规律而制作的,因为其中没有任何随意武断的东西; 没有一个字、一种声音、一笔线条是可以被另外的字、声音,或线条去代替的。但不要以为我们因此就抹杀了创造的自由: 不,我们这种说法正是肯定了它, 因为自由是至高的必然性, 凡是不见必然性的地方就没有自由,有的只是任意, 其中既没有智慧, 意义, 也没有生命。艺术家不仅可以改造字、声音和线条, 而且能改动任何形式, 甚至他的作品的整个部分,但是随着这种改变也改变了思想和形式,它们将不是以前的思想,以前的形式,而是新改过的新思想和新形式了。因此,在真正艺术的作品中,既然一切都依据必然性规律而出现,就不会有任何偶然的、多余的或不足的东西;一切都是必然的。”别林斯基这段话可以说是对黑格尔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的最深刻的理解和最透辟的论述。

 黑格尔和别林斯基的“有机统一”论, 是对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的哲学的解决,这种解决无疑是正确的, 但又是不够的。因为黑格尔和别林斯基的论点运用到其他事物上面,也同样正确。说明黑格尔、别林斯基只是揭示了一般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共同特征, 并没有揭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特有的审美特征。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同意, 艺术与美在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上面,但这种“有机统一”与其他事物的“有机统一”又有何区别呢?或者说在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如何达到的呢? 我们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仅仅停留在哲学辩证法的范畴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 答案在美学的心理学的分析中。


今天的小番外:今天终于拿到我人生中第一台电脑噜,好激动好激动。但是电脑小白对此一窍不通。拿到电脑的第一个月准备学习学习怎么剪视频,一个月以后看看成果噜。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