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最擅长的三件事:
总感觉自己中招了所谓“消费主义陷阱”的人,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你消费的东西:是否有根本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是否有提升阶层的念头,你的消耗速度是否合理。
凭空制造需求是一件极为巧妙的事,如何去骗这些冤种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又不至于让他们察觉异样呢?从广告学的设计案例来讲,我给你举点简单例子,很简单四个字——拿捏人性。
拿捏人性是个系统性工程,就像不法商人围猎官员一样,没有一招鲜吃遍天,所以针对不同性别,收入,学历,认知,有不同的收割方法。
王志文在《天道》里有一句台词: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记住这句话,把这句话反过来就是男人,所以怎么针对性别收割呢?许女性以形式价值,许男性以逻辑和功能价值。
钻石,珠宝是为拿捏女性典范,本质上不具备任何功能意义的东西,被赋予:爱情的纽带,仪式感的象征,精致的品味,这些100%抽象概念的因素之后,使古往今来女性趋之若鹜。
拿捏男同胞们就更简单了,男人本质上受不了任何强大功能性的产品,哪怕没有用处,然后他们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女性更有头脑,因为我买的东西好歹有功能性,是人类智慧科技结晶的一部分。
几十上百万的表,因为有可以对抗地心引力的陀飞轮,因为有三问,万年历,因为有月相,因为可以看潮汐。你把三件外表一模一样的夹克放在一个男人面前
你猜猜男人会买哪一件?拿捏男人就这么简单,男人的颅内高潮长期发生在他们为了一些毫无用处的功能支付了高价之后还洋洋得意,并且总觉得我哪天用上的时候,你就知道我这钱花得多么值了。
我也是个男人,我见过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买了路虎为有全地形反馈模式而高兴,车开到报废只跑过铺装路面。为了一个陀飞轮多花13万,戴了十年连那个日历窗口都懒得调。五位数买了件可以供南极科考队使用的始祖鸟,真正风雪来临时只见他绝对是车里和屋里暖气无缝衔接。几万块买了一套超专业的赛级钓具,结果就只是周末去农家乐鱼塘里消遣。
针对年轻人,商家的概念输出更是一套一套的,这个度得拿捏好,贵不死你但你绝对得咬着牙,不然这几年网贷如何那么发达?这个度什么意思呢,他要是跟你说,“年轻人的第一台私人飞机”那不就扯淡了,5000~10000价格是收割这个群体的主力商品。
创造出各种伪概念,但又直击你的内心,让你觉得自己在品味,品质,生活方式上以一个尚不至于一次性逼死你的价格,却得到了跳级进化。好像觉得我周围那么多长辈,中年人,活了半辈子都没用过这么好的东西,是他们不懂,是他们不会生活。
美其名曰培养你的品味,又让你不能轻易支付你的品味,然后再借钱给你,让你为他培养出的品味买单。
殊不知,生活方式和品味的形成前提永远是基于稳定、持续的基础。
虽千万人,技法亦千万。
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收割大法的第二核心要义。
记住我讲的这句话,消费品所传达的阶级属性是逆向的。
什么意思呢,永远是高阶级的人使用的消费品引发关注,然后成为低阶级的追捧。而不是低阶级的用了什么,就向高阶级靠近了。
形成阶级的本质是财富总量,权力大小,身份价值,对世界贡献大小。而不是哪个消费品,所以接受资本设定的“不同层级消费品挂钩不同社会层级”本来就是个悖论。
举最简单的例子,各国皇室那几个王妃,或者各国第一夫人。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她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总有说的。
事实上,在以阶层概念兜售消费品的问题上,其实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中招。因为男性对于经济地位、政治权力高的人的追捧程度,是女性不及的。甚至不需要太遥远的上层偶像,只需要一个小社交圈子里的相对成功人士,对于周围男性,都有无可比拟的引领作用。因为男性更相信:成功者是有品位的。
举个亲眼目睹的例子,身边的一个小群体里,之前大家都戴表,突然有一天,最有钱的X君改为了戴手串,于是一个月后这一群人陆陆续续都开始戴串。还见过一群烟民,其中官职最高的那位某天突然开始抽细支烟,一个月后,见大家人手细支,这是很有意思的影响作用。因为男性崇尚高认知,高能力,而财权的掌握者无疑是外化的最直观体现,男人们相信在自己不专业的领域里,这些人“往往是对的”。
商品常被划分为一个水平链条:低端快销品-经济适用品-高端耐用品-奢侈品-超奢工艺品。
你真以为这是给所有人看的?不,这就是给能自由消费经济适用品和偶尔能消费高端耐用品的消费人群看的。消费能力再低一个档次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追求这些东西,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维持温饱更重要。消费能力往上的人,他们眼中没有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价格差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试想一下,假如你现在总共有一万块钱,一个地摊货包包1分钱,一个普通品牌包包1角钱,一个Chanel级别的名牌包包1块钱,一个hermes铂金包5块钱。最高级和最低级差价多少倍?500倍,但你会在意吗?你不会,因为这个价格对于你来说已经渺小到令人不敏感的地步了。你想背哪个级别的包你就背那个,只要你觉得它足够好看,因为你不自卑。
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说她不穿大牌,只穿打折货,地摊货,赢得一片叫好。说实话,不要去踩消费主义的陷阱,也不要去被这种东西感动。因为你要明白
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富人内部也时常分为两派,一派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让全世界垂涎。另一派喜欢炫耀自己的简朴。比如处心积虑搭人设的扎克伯克,比如戴西铁城的港李,比如告诉你他一套旧西装穿十年,行情好才吃个汉堡的沃伦巴菲特,哪一派更坏,我倒认为是第二派。
因为他们妄图洗脑资本控制下的普通人,告诉他们安于现状也好,不削减脑袋奋斗也行,因为你看,我这么有钱,我也就这么过了。让你觉得还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然后让你从本质上离不开资本布满消费陷阱的雷区。
你如果看见谁在消费品上,避而不谈商品的本质价值,而是大谈品牌观念,阶级属性,教你中产该用什么,富人该玩什么,你就应该知道,这是资本的喉舌来放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