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本《被讨厌的勇气》过后,以为自己很了解目的论…却发现原因论根深蒂固在脑袋瓜子里。
大脑总被很多复杂问题填满,让我们被束缚着。却忘记解开束缚只需要考虑以后如何去做
第二章节讨论着孩子问题行为五个阶段,青年成为一名教师,秉持着“不批评不表扬”奖赏教育模式。但是事与愿违发现班级里出现秩序混乱,想在拿起奖赏教育模式,让学生服从命令之下。
而智者从横向关系提醒青年,作为教师没有尊重自己学生,没有用学生眼光关注“他人兴趣”,用问题行为五个阶段“称赞要求 引起关注 权力斗争 复仇 证明无能 ”点明了寻求别人认可只是短暂看重眼前利益,甘愿把自己放在世界中心去活在他人期待中,失去自由的勇气。
书中最不解有“罚”便无“罪”吗?小节,惩罚是希望抑制他人违反秩序的欲望和维持秩序和法律。我的观念中有罪当罚,在有罪情况下才有惩罚。书中也没有明确点明有罚无罪观念的目的是什么。
选择奖赏模式沟通人,最终都会选择用暴力行为来进行沟通,再无法得到“胜负”情况下,暴力便是最低成本和所谓高效率的沟通方式。成功形成他人皆是敌人,世界是个竞争场所。对世界总是处于一个恐惧不安的情绪中。
教师对孩子教育是“自立 无依存”,孩子对于事情只是参考成年人意见,即使最后监护人会因错误结果被谴责,承受结果还是孩子。这也是出现课题分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