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承诺与一致 |脑子里的怪物|
【读前一问】这里的承诺和一致是指和别人保持一致还是和自己保持一致?为什么会影响人的行为?
【高光句】
1.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2.艾略特•阿伦森和贾德森•米尔斯验证了他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3.社会科学家已证实: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这种外部压力包括正面压力如优厚的奖赏贿赂和负面压力如强大的威胁)
4.“死脑筋地保持一致愚不可及。”——爱默生
5.不是所有的承诺都会影响自我形象。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他们得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
【读后小结】
承诺和一致:
1.内容:是指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具体表现为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因此,这种承诺与一致是对自己人设的前后一致。
2.成因:受社会导向的影响。依照人们的普遍感觉,言行不一致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言行一致一般来说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因此它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基于过往经验的自动行为模式。
3.作用:
(1)它为穿越复杂性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即自动反应机制,可以节省思考的过程。
(2)更容易令人避免歧途(理性与感性的两难抉择困境)。
4.效果:主动、公开、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承诺带来的一致性反应更强烈。
5.如何拒绝这种承诺一致性机制带来的不良影响:每当遭遇保持一致陷阱时,可向自己提出关键问题——“我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并寻找和信任自己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那一瞬间所感受到的乍现灵光,这抹灵光很可能就是内心深处发来的信号。